"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鄢陵縣積極給力“中國長壽之鄉”

2013/3/15 15:54:03 點擊數: 【字體:

     河南省鄢陵縣為深入挖掘福壽資源,構建和諧家園,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日前著手申報認定“中國長壽之鄉”。為做好申報工作,鄢陵縣委、縣政府向許昌 市作了匯報,獲得了市政府的批準。鄢陵縣專門成立了以縣長王志宏為組長,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明坤、副縣長鄭永輝為副組長的申報工作領導組,制定了實施 方案,認真開展了調研申報工作.

    鄢陵縣隸屬許昌市,總人口64.8萬,總面積866平方公里。鄢陵地理位置優越,北距新鄭國際機場70公里,西距新鄭機場異地航空樞紐港、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京廣高鐵20公里,處于全省“米”字型高速公路網核心區、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

    鄢陵早在8000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周武王滅商后,分封天下,稱為鄢國,從此史籍上就有了“鄢”這個名號;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上著名的鄭伯克 段于鄢、晉楚鄢陵之戰、唐雎不辱使命、李白訪道安陵(古鄢陵)、曹操屯田等歷史典故至今還廣為流傳;許由墓、尹宙碑、甘羅古柏、曹操議事臺、曹彰墓等一批 文物景點被確定為省級以上文物單位,具有很高的歷史考證價值。
近年來,鄢陵縣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跨越發展、幸福城鄉”目標,強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富縣、以城興縣”戰略,經濟社會持續保持了良好發 展趨勢、態勢和氣勢,成功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業帶動二三產業、二三產業反哺帶動特色農業、實現縣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特色經濟之路”,被河南省政府譽 為“鄢陵模式”。

    鄢陵花木栽培歷史悠久,始于唐宋,興于明清,盛于當代,素有“花都”、“花縣”之美稱,享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盛譽,更有“江北花卉數鄢陵”之名位,是 我國“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目前花木種植面積已發展到60萬畝,形成了綠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鮮花切花四大系列2400多個品 種,是“全國花卉生產示范基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中國花木之鄉”、“中國蠟梅文化之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全國優秀農業標準化生 產示范區”、“中國花木之都”核心區,被譽為“中國花木第一縣”。120平方公里的名優花木園區入駐各類花木生產、園林綠化、三產發展企業185家,成為 三次產業對接融合、協調發展的高效平臺,成為全省3個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試點之一。同時,鄢陵是“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 區”,是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主產區之一。

    堅持以花木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游、以旅游激活三產,建成了一系列景區景點,中原花木博覽園被命名為“國家AAAA級景區”,花都溫泉度假區成為中原地 區最大的花園式露天溫泉度假區,鄢陵成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全省“旅游產業發展重點縣”、“鄉村游十大熱點景區”、“河南省旅游產業集聚 區”。2001年以來連續成功舉辦了11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并升格為國家林業局和河南省政府聯合主辦,成為對外交流合作的窗口與平臺;鄢陵逐步成為區 域性休閑度假中心和會議活動中心,每年承辦地市級以上規格會議百余次,來鄢游客達300多萬人次。

    鄢陵有悠久的長壽歷史文化,最具影響的為“彭祖探鄉”。據說是因彭祖仙逝之前將養生術傳給了當地人,從而使彭祖的長生之術得以發揚光大。后人為紀念這位彭 祖高人,將其住過的店稱為彭祖店(現為鄢陵彭店鄉),將其登高遠望的山崗稱為探家莊(現為探莊村),并將其葬于探莊北,后人在其冢前建有彭祖廟和彭祖墓以祭祀,為明清時代鄢陵八大景觀之一,今仍遺存彭祖雕像。
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位于第四系全新流塘河沖積層中,為潛水或潛水與第一隔水層以下的中層水的混合水,富含鍶、偏硅酸等人體必需的多種礦物質,是全國僅有的3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之一。

    鄢陵60萬畝花木規模優勢造就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平原林海”、“天然氧吧”之稱,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大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以上,花木主產區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6—1.9萬個,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清新空氣”標準10倍以上。

    鄢陵高度重視孝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堅持在全縣中小學校進行孝道文化教育,開展評選“校園小孝星”活動、“感恩行動”,使孩子們從小深受孝道文化的熏陶,在孩子們心中從小播下孝敬父母、尊老愛老的種子,進而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品德;積極倡導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在全縣上下營造了濃厚的孝道文化氛圍。

    鄢陵縣委、縣政府以建設幸福城鄉為統攬,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為目標,牢固樹立“健康也是生產力”的新理念,培育健康文化,普及健康知識,倡導良好的健康行 為和生活方式,不斷提高全民健康素質和生活品質,著力以民生改善贏得發展動力和活力。全民健身活動得到廣泛普及,體育設施和健身人群遍布城鄉。同時,鄢陵 從上到下建立了為老年人服務的組織,制定了多項惠老政策,推動了全社會敬老愛老風尚的發揚光大。對全縣百歲老人足額發放長壽補貼金,每人每月 100元;從2012年開始對9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每人每月30元。全縣12個鄉鎮都建有敬老院,五保老人在敬老院頤養天年;縣城建有高標準 的老年服務中心,滿足了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使老人們能夠“健康養老、幸福養老”。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89.9億元,同比增長 12.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2億元,同比增長40.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724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257元,分別高出河 南省平均水平2120元、327元。同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二三產業比重達到74.8%,發展方式正在加快轉變。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基本 養老保障體系和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的覆蓋面均達到98%以上。積極發展衛生事業,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每個行政村建成了一所標準化衛生室,成為“全省農村衛生工作先進縣”。全面落實各項政策措施,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達的人口控制計劃,被命名為“全省計劃生育優質服 務縣”。大力開展“三項整治”,耕地總量保持動態平衡,成為“省級基本農田整治項目示范縣”。深入推進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被確定為“全國農村勞動 力轉移就業示范縣”。關注弱勢群體生產生活,成功創建“省級白內障無障礙縣”;完善農村五保供養體系,集中供養率穩定在60%以上。嚴格落實環保“五優先”原則,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正常運營,出境水質達到規定標準;食品藥品監督體系健全,使“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農村沼氣、飲水安全、 “村村通”道路建設工程進展順利,水利灌溉工程成為“省優質工程”,形成“鄢陵節水灌溉模式”。全民體育活動廣泛開展,體育設施和健身人群遍布城鄉,“健康鄢陵、幸福人民”正在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和追求。(常量)(原標題:鄢陵縣積極給力“中國長壽之鄉”)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人民網 原文時間:2012-8-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