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鄢陵縣長壽老人為啥這么多?

2013/3/15 15:59:17 點擊數: 【字體:

鄢陵縣長壽老人為啥這么多?
劉煥芝老人。
 

    核心提示:
  
    近日,“中 國長壽之鄉”專家評審組一行8人蒞臨鄢陵縣,對該縣申報 “中國長壽之鄉”工作進行檢查驗收。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專家評審組一致認為,按照“中國長壽之鄉”的標準,該縣3項必達指標全部合格,12項考核指 標全部達到或超過“中國長壽之鄉”標準,同意將鄢陵縣評定為“中國長壽之鄉”。目前,在中國衛生健康網上15天的公示期已經過去。9月上旬,鄢陵縣將被授 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這將成為許昌的一塊新國字招牌。
  
    長壽老人“超標”,鄢陵縣積極申報國字招牌 
  
    鄢陵縣100歲以上老人有57人,為打造福壽品牌,積極申報“中國長壽之鄉”
  
    近年來,隨 著鄢陵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長壽老人不斷增加。8月21日,記者從鄢陵縣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該縣總人 口為64.8萬人,60歲以上人口為9.8萬余人,占總人口的15.12%;80歲以上人口為13240人,占總人口的2.04%;100歲以上老人為 57人,每10萬人中有8.8個百歲老人,超過“中國長壽之鄉”十萬分之七的評審標準。
  
    為深入挖掘福壽資源,打造福壽品牌,弘揚福壽文化,早在2011年,鄢陵縣就啟動了“健康鄢陵、幸福人民”活動,并積極籌備申報“中國長壽之鄉”稱號工作。
  
    當日,鄢陵 縣老齡辦主任杜俊華對長壽老人的特點作了一番分析:從統計結果來看,57名百歲老人中女性有44人,男性有13人,呈現出“女多男少”的現象;從地理分布 上看,百歲老人都是農村人,分散在鄢陵縣的南部鄉鎮(陶城鄉、南塢鄉、馬欄鎮、張橋鄉);從生活習慣上看,百歲老人起居比較有規律,都有愛勞動的習慣,另 外樂觀開朗,心態好;從飲食上看,百歲老人一日三餐都吃粗茶淡飯而非大魚大肉;從家庭背景看,百歲老人家庭和睦,子女孝順,鄰里和睦。
  
    “最主要的 是有長壽基因,另外是家庭和睦、環境宜居。”杜俊華說,長壽老人的祖輩中一般都有活得年齡比較大的人。“家庭和睦也很關鍵,要是兒孫不孝順,想長壽也很 難。”在當地民間,“兒女孝順,父母長壽”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口頭語”,尊老敬親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榮耀。兒孫尊老敬親,是決定老人延年益 壽的一個重要因素。
  
    鄢陵縣有悠久的長壽文化,“彭祖探鄉”最具影響 
  
    明清時曾建有彭祖廟和彭祖墓,為當時鄢陵的八大景觀之一,如今仍有彭祖雕像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鄢陵有悠久的長壽文化,最具影響的是“彭祖探鄉”的傳說。
  
    相傳江南人士彭祖潛心修道,有長生之術,活了888歲。他因看“黃河八百年一澄清”的奇觀,返鄉途中住到一個客店,見環境幽雅,清澈的雙洎河中鸕鶿捉魚,景色十分秀 美,于是在此停留,后染病臥床。他思鄉心切,忍病走至西南處一山岡,向家鄉方向望了望,之后返回店中,絕食七七四十九天后駕祥云升仙而去。
  
    據說彭祖升 仙之前將養生術傳給了當地人,所以長生之術得以發揚光大。后人為紀念這位高人,將其住過的店稱為彭祖店(現為鄢陵縣彭店鄉),將其登高遠望的山岡稱為探家 莊(現為探莊村),并將其葬于探莊村北部。明清時建有彭祖廟和彭祖墓,為當時的鄢陵八大景觀之一,如今仍有彭祖雕像。
  
    平原林海、天然氧吧十分宜居,地下水富含多種礦物質 
  
    花木主產區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清新空氣”標準10倍
  
    一方水土養 育一方人。鄢陵縣的水久負盛名。大家日常生活中喝的臘梅園、浩昌等品牌的純凈水都產自鄢陵縣。據了解,鄢陵縣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位于第四系全新流塘河沖 積層中,為潛水或潛水與第一隔水層以下的中層混合水,富含鍶、偏硅酸等人體必需的多種礦物質,是全國僅有的3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之一,也是平原地 區唯一一個,申報期間被專家驚嘆為“上天的恩賜”。有關部門曾對當地居民的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發現該地區的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糖尿病的發 病率明顯低于周邊地區。
  
    鄢陵縣60 萬畝花木規模優勢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平原林海”、“天然氧吧”之稱。該縣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大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花木主產區每立方厘 米空氣中含負氧離子1.6萬至1.9萬個,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清新空氣”標準10倍。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四季分明的氣候、幽美舒適的人居環境,使 勤勞善良的鄢陵人民和美生活、健康長壽。
  
    “健康也是生產力”,
  
    重視孝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鄢陵縣培育健康文化,推廣全民健身活動

  
    8月21日,在一棟新建的廉租房內,記者見到了1911年出生的劉煥芝(原名劉德成)。老人留著山羊胡,見到誰都笑瞇瞇的。“現在聽力不太好,得戴上助聽器!”老人笑著說,現在生活好了,真要感謝黨和政府。
  
    劉煥芝老人 說話時總是笑瞇瞇的,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這是假牙,不過挺好用。”劉煥芝說,自己現在的飯量還行,一日三餐不過是簡單的“饃、菜、湯”。他最大的愛好 就是每天帶著鳥出去“遛彎兒”。劉煥芝老人養了兩只百靈和一對鸚鵡。每天騎著三輪車出去遛鳥,成了他最高興的事情。
  
    劉煥芝老人沒有結過婚,57歲時抱養了一個女兒,如今他的女兒已經44歲了。“俺爹喜歡活動,每天都要出去轉悠,要不然身體不會這么好。”女兒劉連榮說,他們一家在政府的特殊關照下,率先住進了廉租房,真的要感謝黨和政府。
  
    鄢陵縣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鄢陵縣一直高度重視孝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積極倡導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在全縣上下營造了濃厚的氛圍。鄢陵縣從上到下建立了 為老年人服務的組織,制定了多項惠老政策,推動敬老愛老風尚發揚光大。該縣對百歲老人足額發放長壽補貼金,每人每月 100元;從2012年開始對9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每人每月30元。全縣12個鄉鎮都建有敬老院,五保老人在敬老院頤養天年;縣城建有高標準 的老年服務中心,滿足了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使老年人能夠“健康養老、幸福養老”。

    鄢陵縣健康 辦有關負責人說,鄢陵縣牢固樹立“健康也是生產力”的新理念,培育健康文化,普及健康知識,倡導良好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全民健身活動得到廣泛普及,體 育設施和健身人群遍布城鄉。如今,健康養生已成為鄢陵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每到休閑時間,公園里、河邊、樹蔭下,到處可見跑步、打拳、舞刀練劍、做健美操的 人。全民體育活動在該縣廣泛開展,“健康鄢陵、幸福人民”正成為該縣上下的共識和追求。(羅校遠 牛志勇)(原標題:鄢陵縣長壽老人為啥這么多?)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許昌網 原文時間:2012-09-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