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漢興之地詩意濃——永城市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活動側記

2013/3/16 9:44:29 點擊數: 【字體:

漢興之地詩意濃——永城市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活動側記
5月26日,中華詩詞學會詩教委員會副主任晨崧與永城詩詞愛好者進行交流。 薛亞萍攝 (資料照片)

    商丘網訊 7月19日,喜訊從北京傳來,中華詩詞學會會長辦公會議在學會駐地舉行,會上批準了永城市委、永城市人民政府的申請報告,決定授予永城市“中華詩詞之鄉”稱號。

    2008年,永城市被河南省命名為省級“詩詞之鄉”。2010年年初,永城市委、市政府在經濟綜合實力連續三年跨入“中國百強縣(市)”的基礎上,決定打造文化強市,提出創建“中華詩詞之鄉”的目標。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永城市終于成為了“中華詩詞之鄉”。

    深厚文化底蘊 重新煥發生機

    永城作為漢興之地,自古文化底蘊深厚。孔夫子曾在這里避雨,并且傳道講詩;漢高祖劉邦隱匿于芒碭山之中,在山中舉義反秦,從而創立了大漢江山,回故鄉時他登上芒碭山重唱《大風歌》;梁孝王劉武建三百里梁園,芒碭山就是梁東苑,他在這里把漢賦推向高潮;李白、杜甫、高適、梅堯臣、賀鑄、祝枝山、侯方域等歷代詩詞名家都在永城留有優美詩篇。

    進入新世紀,在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的大環境下,永城市的詩詞組織不斷增加。為了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永城市成立了創建“中華詩詞之鄉”領導組,領導組成員由16個單位一把手組成。對于創建工作,市委常委、永城市委書記吳孟鐸曾兩次作出批示,永城市市長馬富國也表示會在人力、財力、物力上給予全方位支持。

    永城市本來就有市老年詩詞研究會、市詩詞楹聯學會、市詩歌學會、神火集團詩詞學會等四支詩詞隊伍。為了給創建“中華詩詞之鄉” 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自2010年8月以來,永城市老干部大學“晚霞詩社”、市文化局“文華詩社”、市交通運輸局“鴻運詩社”、市衛生局“杏林詩社”、市勞動保障局“民生詩社”、芒碭山景區“梁園詩社”、陳集鎮“芒城詩社”、太丘鎮“太丘詩社”、順和鎮“順和詩詞文學社”以及各學校詩詞組織紛紛成立,詩詞隊伍迅速擴大,會員人數不斷增加。

    目前永城的各級詩社、詩會已發展到51個,擁有會員3000多人。有100多人為省級會員,70人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一批詩詞拔尖人才在全國、全省大賽中頻頻得獎。
處處都是詩情 生活充滿詩意

    街道、學校、廣場、公園,到處都有詩詞內容;廣播、電視的精彩畫面,時時都有詩詞出現;茶余飯后的休閑時光,處處都有詩詞相伴。永城市開展了詩詞“六進”活動,寫詩賦詞、朗誦詩詞在這里已經成為一種風氣。

    一是詩詞進機關。永城市勞動局局長陳曉的詩己輯錄了兩大本,他的詩還經常在各級報刊發表;永城市交通局局長謝衛東帶領單位工作人員采風,并帶頭參加詩詞知識課堂。“水利杯”、“城管杯”、“交通杯”、“民生杯”等詩詞大賽高潮迭起,新人佳作層出不窮。

    二是詩詞進農村。該市大多數鄉(鎮)都成立了詩社。芒碭山詩詞分會的會員已發展到300多人,會員隊伍輻射到夏邑縣及安徽省碭山縣、蕭縣等兩省四縣。農民詩人張連生、岳德仁、張興云等出版了個人詩集,農民詩人李漢明在自家門前建詩碑。

    三是詩詞進校園。許多校園的詩詞組織如雨后春筍,迅速成長。老師和學生們或朗誦唐詩宋詞、或朗誦當代新詩、或朗誦紅色經典,師生讀詩、誦詩、寫詩蔚然成風。

    四是詩詞進企業。神火集團詩詞學會成立以來,會員已發展到400多人。詩詞進車間、詩詞進礦井形成熱潮,詩會活動高潮迭起。不論薛湖礦的詩意環境,還是新莊礦的礦工詩詞朗誦會,都開展得有聲有色。

    五是詩詞進景區。芒碭山景區成立了“梁園詩社”,把詩詞內容寫進導游詞,景點到處設置詩詞楹聯內容,成了真正的文化景區。

    六是詩詞進家庭。演集鎮馬家三兄弟組成了“詩詞之家”;老年詩研會會長劉培杰和夫人苗月英在生活中相濡以沫,在詩藝上更是經常相互切磋;“文華詩社”的社長閻永祥和“梁園詩社”的社長閻華是一對父子;市詩歌學會秘書長董玉玲和副秘書長趙天萌則是母女。

    上下齊心協力 收獲累累碩果

    為了使各級詩詞組織的廣大會員盡快掌握詩詞知識和技巧,他們采取分級培訓的方式。永城市最大的四個詩詞組織組成了永城詩詞聯合會,統一行動,每月活動一次。各分會、詩社和小組每月再分別活動至少一次,把集中活動的內容傳達給全體會員。在活動內容上,有基本知識講座、詩詞藝術欣賞、面對面修改詩稿、詩人專題研討會,還有朗誦會、賽詩會、創作心得交流會等,形式多樣。

    永城市的詩人們在全國和全省獲得的榮譽數不勝數,在全國和全省報刊登載的詩作數以千計,網絡上的芒碭詩群已成氣候,形成了獨特的永城詩詞風景,被河南詩詞界譽為“永城現象”。

    兩年來,永城市的詩人們在《中華詩詞》、《中 州詩詞》、《河岳詩詞》及其他報刊上發表詩作1000多首。2011年,在北京詩詞學會舉辦的端午詩詞大賽上,永城市的詩人朱繼彪榮獲一等獎,王蘭生獲得三等獎。市老年詩詞研究會會長劉培杰兼任河南老年詩研會副會長,對永城詩詞的發展,他傾注了很多的心血。市詩詞楹聯學會會長朱繼彪的詩風豪放,佳作迭出, 在全國的詩詞大賽中經常得獎。市詩歌學會會長柳歌的新詩飽含古韻,清靈中不離厚重,詩作在全國大賽中屢屢奪冠。

    永城在詩風詞韻里邁向明天,永城將成為永遠美麗的詩城!(楊城)(原標題:漢興之地詩意濃——永城市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活動側記)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商丘網——商丘日報 原文時間:2012-08-0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