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孫三民奔走鄉間拯救汝南羅卷戲

2013/3/19 11:25:51 點擊數: 【字體:

孫三民奔走鄉間拯救汝南羅卷戲
羅卷戲傳承人在說戲

    河南省的汝南羅卷戲是我國眾多劇種中具有鮮明個性的民間傳統劇種,它歷經幾多起落沉浮,瀕臨滅絕,在新時代又重新煥發生機。2008年,汝南縣羅卷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繼梁祝傳說之后汝南擁有的第二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汝南羅卷戲能夠得到挖掘、保護和傳承,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孫三民老師功不可沒。”汝南縣文化局局長楊民生頗有感觸地說。
    
    日前,筆者采訪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羅卷戲代表性傳承人孫三民。今年67歲的孫三民,是汝南縣文化館文藝骨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他譜寫的《我們是農村姑娘》、《我愛農村唱農村》等多部廣播戲曲、電影插曲曾在中央、省市電臺播出,其中《我們是農村姑娘》榮獲全國民歌演創大賽百歌金獎。
    
    談起整理羅卷戲的過程,孫三民老師打開了話匣子。他說,自己出生在汝南宿鴨湖里的燕亭鄉,那里是汝南羅卷戲的發源地,中原有名的“戲窩子”。他從小就是聽著羅卷戲長大的,對羅卷戲有深厚的感情。每年農閑時節,羅卷戲藝人們常演于春會、廟會或物交會,他們不僅在汝南廣大鄉村做巡演,還經常應邀到周邊的安徽、 山東等地演出,很受歡迎,盛極一時。老藝人們還常去葉縣、鄧縣辦教唱班,培養了許多羅卷戲弟子,使羅卷戲得到發揚光大。
    
    1958年汝南縣興建宿鴨湖水庫,羅卷戲的發源地燕亭店方圓數十里內的百余個村莊和羅卷戲藝人的聚集地都被拆,藝人們分散到本縣及周邊四縣的鄉村落戶,從此失去了在一起切磋技藝、集體演出的條件。繁盛了數百年的羅卷戲,至此瀕臨滅絕。
    
    看到汝南羅卷戲面臨滅絕的境地,作為一名基層音樂工作者,孫三民焦躁不安,他曾向上級部門寫了長達萬字的報告《保護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羅卷戲工程刻不容 緩》,呼吁政府加強重視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全國各地開展國家十大藝術集成工程,有了政策和領導的支持,孫三民開始走訪調 查老藝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搜集、整理汝南羅卷戲的音像資料之中。
    
    那時的他每天騎著自行車,背著相機,帶著錄音機、干糧和水壺,挨個走訪老藝人,給他們拍照、錄音。由于藝人分散,伴奏的與演唱的相距較遠,他常常在這個鄉 錄好唱段,按譜整理,自己先學會唱,再跑到另個鄉錄伴奏,給吹奏者伴唱。回來后再讓原唱與伴奏合起來。講到興致之處,孫三民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那一腔一 調洋溢著對羅卷戲的滿腔熱愛。

    為培養傳承羅卷戲新人,汝南縣從民間社團中挑選文藝骨干演員80多人,先后舉辦了多期培訓班,教唱羅卷戲。后來在孫三民的建議下,縣文化局把僅存的幾名老 藝人請到縣里,包吃包住,提供補助,讓他們手把手地教年輕演員學習表演羅卷戲。2005年,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沉寂了半個多世紀的汝南羅卷戲重新登 上舞臺。他們排演的折子戲《打金蛤蟆》和《海瑞搜宮》在河南省第二屆民間文藝匯演中,以其原汁原味原的生態文化打動了評委和全省的觀眾,雙雙獲得了金獎。(原標題:孫三民奔走鄉間拯救汝南羅卷戲)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文時間:2012-1-3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