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不久舉行的一次樂器展覽會上,蘭考縣委書記黃道功現場幫農民叫賣起了琵琶等樂器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何慧麗在掛職蘭考副縣長期間,曾領著一幫人進京幫助農民“賣大米”,收到了不錯的經濟效益,“蘭考大米”從此在京城市民心中扎下了根。
焦裕祿當年帶領蘭考人民種植的泡桐樹,如今已成為蘭考的綠色“銀行”,用蘭考泡桐做成的民族樂器已銷往大江南北。在前不久舉行的一次樂器展覽會上,蘭考縣委書記黃道功現場幫農民叫賣起了琵琶等樂器。
受央視《小崔說事》欄目組邀請,1月27日,黃道功將帶著10位蘭考土生土長的民間藝人做客央視,向全世界的觀眾公開叫賣琵琶。
●開春趕緊種
“泡桐可是越來越金貴了”
蘭考是全國有名的泡桐之鄉,在路旁,在田野,在村舍,泡桐樹隨處可見。
1月23日下午3時許,深冬的暖陽下,蘭考縣固陽鎮范場村的幾位老大爺正依偎在“泡桐王”下拉家常。
說起這棵“泡桐王”的來歷,71歲的孔令選老人非常激動:“這棵樹有40多歲了,是當年的縣委書記焦裕祿號召群眾廣種泡桐時種下的,當年種這棵樹時,焦書記就在場。所以,這棵大泡桐樹一直被村民們自發保護起來了。”
據孔令選老人介紹,他家共有5畝多地,每畝地里都種有泡桐。“現在成材樹只剩下十來棵了,價錢一直在往上漲,不舍得賣。”孔令選老人非常惋惜地說,“去年刮了一場特大龍卷風,地里的泡桐被連根拔起的不計其數,有些樹倒伏在路上,把路都封了,損失慘重。”
據了解,范場村有近700戶人家,家家都種泡桐,按每家種30棵計算,該村便有兩萬多棵泡桐,但讓這場龍卷風“拔掉”了1/3。
“麥地里種泡桐一般20米一行,間距5米一棵,對麥苗的成長影響不大。”孔令選老人說。
孔令選老人算了一筆賬,一棵普通的成材泡桐,如果做蓋房的木料用,按時價計算,不過千元左右,但現在樂器廠老板的出價要比這高近一倍,而把它加工成古箏、琵琶等樂器后,可以賣到上萬元之多。他感慨地說:“泡桐可是越來越金貴了。”
記者從固陽鎮政府了解到,為了盡快挽回這次龍卷風造成的損失,開春之后,范場村將會又一次掀起全民種泡桐的高潮。
●不賣原木了 制成樂器推上高雅藝術殿堂
蘭考地處九曲黃河最后一曲的大轉彎處,河水洶涌,經常由此決口改道,所以人們把蘭考這段稱為經不住沖擊的黃河“豆腐腰”。孔令選老人說:“1962年焦裕祿來到蘭考時,蘭考縣正是風沙、鹽堿、內澇猖獗的時候。”
焦裕祿到蘭考后立即展開調查,他走訪時問飼養員肖為分老大爺:“肖大爺,蘭考這樣子,要改變蘭考面貌應當從哪兒下手呢?”肖大爺說:“種地,我懂。蘭考有三件寶,泡桐、花生、大紅棗。我們這地方是青沙地,適合種泡桐。”
40年的實踐證明,泡桐改變了蘭考的生態環境,也改善了蘭考的氣候條件。蘭考人為了紀念焦裕祿,將他當年親手種植的泡桐,命名為“焦桐”,并立碑以示后人。
1992年,當時的輕工業部組織各地的樂器專家到蘭考考察后,一致認為蘭考泡桐疏松度適中,不易變形,制成樂器音板紋路清晰美觀,共鳴程度高,透音性能好,具有優良的聲學品質,是民族樂器的理想材料,遂把蘭考縣確定為全國樂器音板定點生產基地。
從此,蘭考農民改變了以往出賣原木的做法,把泡桐推上了高雅藝術的殿堂。
●幫農民的忙縣委書記展會現場叫賣琵琶
“泡桐是焦裕祿精神的象征,用我們縣泡桐做的古箏、琵琶,音質好,美觀,屬上乘演奏樂器和精美工藝品,大家可以來試試。”
去年11月26日,在2006中國(鄭州)國際專業燈光音響及樂器展覽會上,蘭考縣委書記黃道功現場幫農民叫賣起了樂器,引起轟動。
當時,北京、上海、揚州、天津等10多個城市參展了民族樂器,被譽為“中國民族樂器第一鄉”的蘭考縣,參展的攤位占總數的80%,當天展出的樂器被經銷商訂購了6000多臺(把),價值1200多萬元。
提起幫農民賣樂器的事,黃道功說:“我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大家了解焦裕祿精神給蘭考人民留下了一筆不可磨滅的資產,另外一個就是我要盡力幫農民把泡桐做成的樂器賣出去,幫助農民發家致富。”
“焦 書記和泡桐是蘭考的名片,眼下,作為蘭考縣新任書記,我有信心和蘭考人民一起闖市場,把泡桐樂器打造成新的名片。”黃道功說,“如今,蘭考泡桐樹種植面積 超過了46萬多畝,數百家桐木加工企業和幾千個加工戶遍布全縣,整個蘭考泡桐產業去年年產值接近10億元,是蘭考縣的工業支柱之一。”
●賣到央視上
縣委書記跟小崔聊天
黃道功在鄭州幫農民賣琵琶的當天,央視《小崔說事》欄目的編導便盯上了他,盛邀他到央視跟小崔好好聊聊,他一口答應了。他1月26日到北京,27日開始錄制節目。
與黃道功一起前往錄制節目的還有開封中原民族樂器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和10位民間藝人,這10位蘭考土生土長的藝人將現場用泡桐生產的各種樂器為全國的觀眾獻藝,推介蘭考樂器。
張向玲是開封中原民族樂器有限公司的調音師,也是這支民間藝人團隊的領隊。據她介紹,這些藝人平時都對二胡、揚琴、古箏、琵琶情有獨鐘,這次他們都是自發組織起來的,年齡最大的已經67歲了。
“我們的演湊水平肯定沒法跟專業的樂隊比,但通過參加這個節目,我們想表達我們對民間樂器和音樂的一種熱愛。”張向玲說,“在蘭考的廣袤鄉村,挽起褲腿下地、拿起樂器能彈的土藝術家大有人在。”
據介紹,黃道功他們參與錄制的這檔節目將在大年初三(2月20日)播出。
●對話黃道功
我應該給他們幫幫忙
記者:去年11月,在鄭州民族樂器展會上,你現場幫助農民推銷樂器,賣得怎么樣?
黃道功:還算可以。蘭考這幾年的民族樂器行業發展迅速,我參加展會,是想進一步增強蘭考民族樂器加工行業發展的信心,讓我們的廠長、經理知道他們的發展壯大有縣委、縣政府做堅強后盾,更想讓所有人都知道蘭考能生產出品質優良的民族樂器。
記者:怎么會忽然想起去幫農民賣樂器?
黃道功:蘭考的民族樂器生產發展得較早,但一些農民企業家缺乏闖大市場的決心和勇氣,企業發展還有很多困難。這次樂器產品展覽會是展示蘭考的機會,我應該去給他們幫忙。
記者:是做官容易,還是做買賣容易?
黃道功:做官和做買賣是兩個概念,你想做個什么官,是不求進取,不為民做主的官,還是為民請命,帶動一方發展的官。只要你一切都是站在為黨、為民的立場上看 問題,解決困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這個官就好當。否則,即使你想當個清清閑閑的官,也不容易。做買賣也大有學問,不費心思處理好供求關系,不按市場 規則辦事,到頭來肯定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原標題】河南蘭考縣委書記展覽會上幫村民叫賣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