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中國民族樂器之鄉:河南蘭考樂器行業如何自救?

2013/3/19 14:53:19 點擊數: 【字體:

 
    蘭考泡桐因焦裕祿而聞名,當地農民做的民族樂器也遠近聞名,不但占據了全國近30%的民族樂器市場,還銷往日本、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是,蘭考的32家樂器企業中,大部分是規模小的企業和家庭作坊,因為品牌意識不強,再加上一些企業的無序競爭,蘭考民族樂器市場一度出現了信譽危機。面對揚州、上海等地廠家的市場進攻,蘭考樂器如何自救?
    
    現在,蘭考民族樂器行業協會提出了建立1400畝民族樂器工業園區的動議,縣委、縣政府萌生5年內把蘭考建成全國最大的民族樂器生產基地的夢想。蘭考的夢想能實現嗎?
    
    【追根溯源】
    焦裕祿栽下的泡桐成為蘭考名片

    
    10月23日上午,黃五景來到了蘭考縣焦裕祿紀念館。
    
    黃五景是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職員,她所在的公司辦有古箏班,她這次來這里想買幾十臺古箏。
    
    在黃五景的記憶中,蘭考是與焦裕祿這個名字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她懷著崇敬之情,來到了蒼松翠柏中的焦裕祿紀念館,在“今日蘭考”展室里,她看到了十幾種制作精美的古箏和古琴等民族樂器。
    
    展室里的文字介紹,40年前,為防風固沙,焦裕祿帶領群眾種植了大量泡桐。因為受土質等條件影響,蘭考泡桐材質輕柔,結構均勻,不翹不裂不變形。1992 年,原輕工業部組織專家考察后認為,蘭考泡桐為國內制作古箏、琵琶等樂器面板的最佳材料,遂把蘭考確定為全國樂器音板定點生產基地。
    
    下午,黃五景從縣城坐上了開往固陽鎮的公交車。
    
    半個多小時后,她來到固陽鎮的開封中韻樂器有限公司,在生產車間,幾十個工人在一絲不茍地制作古箏、古琴等樂器。黃五景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做工精美的樂器竟出自這些農民之手。
    
    她問一位安裝箏弦的婦女:“你會彈古箏嗎?”這位婦女搖搖頭。“那你們怎么調音?”“我們公司聘請有調音師和技術人員。”
    
    董事長徐會民指著一臺古箏說,古箏的音質好壞關鍵是看面板,用蘭考泡桐木制成的面板紋路勻稱,共鳴度高,透音性能好,音色絕佳。
    
    在倉庫里,黃五景的視線被一臺做工精美的古箏吸引住了,她順手彈奏了幾下,一陣清澈激越的箏音傳來。
    
    兩天后,她在這里購買的50臺古箏被托運到北京。
    
    【產業傳奇】
    一位農民帶動了32家企業
    

    平時在田間耕作的農民怎么生產起樂器來了呢?
    
    和黃五景一樣,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蘭考縣民族樂器協會副秘書長、固陽鎮經濟發展辦主任孟四元說,蘭考民族樂器業的發展離不開代士永。
    
    當年,代士永從固陽鎮范場村起家,創辦了蘭考第一家民族樂器制造廠,成為蘭考民族樂器的創始人。3年前,代士永去世后,他的兒子代勝民出任公司經理。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蘭考泡桐被制作成燒火用的風箱,這些風箱在鼓風的時候,發出的聲音非常悅耳。上海樂器廠的一位技師來到蘭考,剛好碰見代士永,代士永領他到自己的廠里,這位技師在這里看到了夢寐以求的板材。
    
    消息在業內迅速傳開,上海、揚州等民族樂器廠紛紛來蘭考進貨。隨著數量越來越多,代士永自己辦了一個小型泡桐板加工廠。
    
    1987年,代士永萌發了辦樂器廠的想法,上海做古箏的張連根師傅告訴他,做樂器僅有泡桐板不行,還要有進口的高檔紅木。
    
    1988年,代士永聘請張連根為技師。后來,又聘請了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的兩位教授為技術顧問,開始生產樂器。
    
    1993年,代士永和臺商投資兩千多萬元創辦了開封中原民族樂器有限公司,年產古箏、古琴、琵琶、二胡等20多個品種的樂器上萬件,成為蘭考最大的民族樂器生產企業。
    
    在代士永的帶動下,蘭考的民族樂器企業發展到32家,31家企業集中在固陽鎮,就連上海民族樂器廠也來固陽投資建廠。現在,蘭考年產樂器7萬件,年產值2億元。
    
    【信譽危機】
    1000元買3臺粗制濫造的古箏

    
    蘭考民族樂器市場幾年前一度出現了信譽危機。
    
    2001年后,教師買琴成了銷售的主要渠道,一些廠家爭相低價銷售、以次充好,還有一些廠家互相攻擊,挖墻腳,造成無序競爭。
   
     2003年,價格仗激烈時,1000元就可以買3臺粗制濫造的古箏。
    
    2006年,蘭考樂器業的現狀引起了縣委書記黃道功的重視,他提出,要把蘭考打造成“中原民族樂器之鄉”,5年內建成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針對蘭考泡桐樹逐年減少的情況,去年縣政府下發文件,要求各鄉鎮大力種植泡桐,現在全縣已經新植泡桐8000畝。
    
    去年7月28日,蘭考縣民族樂器行業協會成立。
    
    蘭考縣民族樂器行業協會副會長湯二發說,協會成立后,先后組織成員到揚州、上海等地參觀考察,開闊他們的視野,又組團到鄭州等地參加展銷會,進行推介。
    
    尤其是去年在鄭州的展銷會上,縣委書記黃道功為蘭考樂器做起了“推銷員”。展銷會開幕當天,經銷商就與參展的蘭考企業簽訂了1200多萬元的合同。
   
     此事經媒體報道后,引起了央視《小崔說事》節目組的關注,節目組邀請黃道功和蘭考農民做客央視,進一步擴大了蘭考樂器的知名度。
    
    【外部沖擊】
    沒名師沒品牌成不了氣候

    
    今年8月,蘭考縣民族樂器協會組織固陽鎮的企業到揚州考察,揚州之行,使固陽鎮副書記王延宏感觸頗深。
    
    揚州和蘭考、河北衡水、上海同為全國民族樂器生產的四大基地之一。揚州有大小樂器廠100多家,是全國最大的民族樂器生產基地。
    
    他們看到,揚州企業相對集中,大部分企業是標準化廠房,房子古色古香,廠區內有小橋流水和琴臺,藝術氛圍濃厚。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展廳,一個企業還建有民族樂器博物館。
    
    另外,揚州企業有很強的品牌意識,注重產品包裝和宣傳,有十幾個國內知名品牌。而蘭考的5大品牌中,也只有“中州”和“敦煌”在國內有較高的知名度。蘭考一些企業的產品甚至沒有注冊商標。
    
    孟四元說,琴的價格除了跟材料有關外,還跟做琴的師傅有關,揚州一些琴師做出來的琴一般要1萬多元一臺,流到市場上價格成倍地漲。但這樣的名師,蘭考還沒有。
    
    【蘭考自救】
    1400畝工業園呼之欲出

    
    10月24日上午,在孟四元的陪同下,記者來到了范場村。
    
    孟四元說,固陽鎮的民族樂器企業大部分集中在范場村。固定資產在4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6家,其余的是小企業和家庭作坊。
    
    開封中豫民族樂器廠,則是一個典型的家庭作坊。50多歲的制琴高手徐風送正在屋內做琴,徐風送說,他以前在中原民族樂器公司做琴,后來自己在家里干,一年生產古琴100多臺。
    
    記者問:“你有這么高的技藝,為什么不擴大規模?”徐風送說:“缺資金。”
    
    孟四元說,因為競爭激烈,企業利潤低,大部分利潤讓中間商和買琴的教師賺了。一臺古箏,出廠價在2000元,但是到了用戶手里,可能達到6000元。企業購買高檔紅木、楠木等名貴材料要占用資金,還要賒銷產品,資金短缺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這幾天,徐會民正為貸款一事忙碌,公司急需50萬元資金,10月23日上午,蘭考縣價格評估事務所的人員開始對他的公司資產進行評估。
    
    現在,他們仿佛看到了希望,蘭考縣民族樂器行業協會已經向縣里遞交了在固陽鎮建立1400畝民族樂器工業園區的申請,縣委、縣政府已將此列入議事日程。
    
    對于徐會民這些人來說,這個工業園區承載著蘭考民族樂器的未來,盡管它還很遙遠。(殷曉章)【原標題】蘭考樂器行業的自我拯救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原文時間:2007-1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