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木版年畫源于明朝初年,傳說是韓氏家族先人從山西大移民時帶入滑縣慈周寨,傳承發展為一個古老而嶄新的木板年畫品種。由于地處黃河流域,偏土僻壤,民風淳樸,所以形成了極具地方色彩的獨特風格。馮驥才先生稱贊滑縣木版年畫“是一個獨立的系統,是豫北地區重要的民間文化發現。”
滑縣木版年畫俗稱“畫軸”,是流傳于省內外的民間藝術瑰寶。表現內容豐富翔實,以懷念祖先,祈福納祥,辟邪消災,驅鬼降魔為主;題材廣泛多彩,以天地諸神、神話傳說、戲曲人物、花鳥蟲魚為主;體裁多種多樣,以中堂、族譜、扇面、對聯為主。四百多年以來,一直堅持手工制作繪印。年畫工藝精美,顏色艷麗。風格稚拙,古樸生香,含蓄內斂,不事張揚。構圖飽滿,講究對稱,層次分明。線條簡潔,剛勁有力,松弛流暢,飄逸瀟灑。粗狂而又細膩,大雅而又大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情趣。
滑縣木版年畫文化內涵豐富,畫面意境深遠,讓人賞心悅目。如《五神圖》上的神像姿態端莊,尊貴優雅,述說著一個個神奇的故事,闡釋著儒、道、佛家的思想觀 念。舞動著麥穗棉花的童子活潑可愛,搖錢樹嘩啦啦落下金錢,青龍嘴里噴涌出元寶。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靜動結合,吉祥喜慶,表現出勤勞善良的人們祈盼風調 雨順,五谷豐登的愿望。古版年畫《鐘馗》,采用夸張對比手法,襯托出鐘馗的形象豐滿。他雙目圓睜,手持利劍,氣勢逼人,凜然正氣,躍然紙上。巨龍在飛舞, 老虎在嘶鳴,蜈蚣欲沖撲,蝎子翹起尾針,毒蛇伺機而動,焦點聚向鐘馗腳下矮小猥瑣的小鬼。表現出人們崇拜英雄,呼喚正義的心聲。如扇面畫《張良吹簫》,表 現的是張良為老者拾鞋,老者贈他《太公兵書》的神話故事。畫面上山巒靜謐,綠樹蔥蘢,禾苗茁壯,充滿詩意。老者儒雅,張良謙恭,作揖話別,彬彬有禮。再現 了鄉村田野的寧靜祥和,意境悠遠;表現了尊敬長者,不恥下問的傳統美德。如扇面畫《黑石關盤叉》,取之滑縣大弦戲傳統劇目的精彩瞬間。畫面構圖得當,布局 嚴謹。人物傳神,栩栩如生。不管是胡須飄然、赤膊坦胸的大漢,還是面龐白凈、衣衫飄然的后生,揮刀舞劍,呼呼生風。你喊我叫,一片聲響。你殺我擋,各不相 讓。仿佛能聽見刀戟叮當作響,能感受到戰斗激烈酣暢。這些簡潔不繁的線條勾畫出的人物,這些淺淡適中的顏色點染出的畫面,給人強烈的視覺效果感。如扇面畫 《龍虎斗》,取之滑縣大平調傳統劇目《下河東》。呼延贊率兵到河東為父報仇。趙匡胤親自出征,被呼延贊打下馬來。趙匡胤頭上出現了一條金龍,呼延贊大驚, 頭上出現了一只猛虎。龍虎交戰,不分勝負,你殺我迎,相互傾慕。呼延贊歸降,二人結為好友。畫面簡潔明朗,表現出人們渴慕和諧,向往安康的善愿望。
八仙、十仙、花鳥字、梅花篆字等獨具特色的對聯,是滑縣木版年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八仙對聯是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底色上,繪有八位神仙:手拿能起死 回生扇子的漢鐘離,手持能占卜人生魚鼓的張果老,口吹能滋生萬物笛子的韓湘子,肩擔可救濟眾生寶葫蘆的鐵拐李,手捧能凈化環境玉板的曹國舅,手持可鎮邪驅 魔寶劍的呂洞賓,手捧能廣通神明花籃的藍采和,手捧能修身養性荷花的何仙姑。顏色多彩,人物可愛,頗受歡迎。梅花篆字對聯把“竹報平安竹長千年碧,日出富 貴花開一品紅”,隱于花鳥魚蟲畫中,雖說字跡難辨,但好看有趣。這些扎根民間的傳統藝術品,閃爍著奪目的光彩,展示著獨特的魅力,誘惑著人們的目光。
2006年,滑縣木版年畫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原標題】滑縣木版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