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華縣裴莊村“桃花源”
西華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相傳女媧在此煉石補天,摶土造人,化育萬物,造福黎民,故西華又有“媧城”之稱。西華縣由潁河、沙河、賈魯河三條河流貫穿全境。
甘甜的潁河水滋潤了黃橋鄉潁河兩岸的萬畝桃園,每逢陽歷3月底至四月上旬,潁河兩岸桃花盛開,樹下金燦燦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麥苗相映成趣,紅、黃、綠構成了五彩繽紛的人間仙景,置身其中,花香沁人心脾,色彩絢麗奪目,景色美不勝收,恍如身處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美麗的桃花配上油黃的油菜花

裴莊是如何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變為桃花源的呢?原村黨支部書記、現年72歲的吳全生老人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裴莊村在改革開放前,每人每年只有幾十斤口糧。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裴莊村依然是“麥茬豆,豆茬麥,改茬就把紅薯栽”。到了1986年底,村里吳新躍、吳新民、吳新生等6戶村民再也坐不住了,聚在一起商量如何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最后他們決定在自家責任田內種桃樹。3年后,6戶村民種的桃樹掛果了,當年每戶收入超過2000元。
群眾看種桃樹有利可圖,紛紛效仿,于是裴莊桃樹種植面積越發展越大。到2004年,全村桃樹種植面積擴大到2000多畝,裴莊成了“春季花滿園,秋季果飄香”的人間仙境。2005年春天,裴莊村委會組織舉辦了首屆裴莊“桃花節”。2006年春天,黃橋鄉黨委、鄉政府在以裴莊為中心的萬畝桃園舉辦了黃橋鄉“桃花節”。2007年和2008年,西華縣委、縣政府以黃橋鄉萬畝桃園為基地,成功舉辦了兩屆“桃花節”和“桃花節”攝影大賽。
西華縣裴莊村,成了“春季花滿園,秋季果飄香”的人間仙境,更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從此在裴莊村,“桃花節”每年舉行一次,在每年的四月份舉行。(原標題:周口西華縣每年四月舉行“桃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