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超化吹歌:沉默之后盼雷鳴

2013/4/24 9:05:28 點擊數(shù): 【字體:

    云南麗江納西族的納西古樂,一走出麗江,就轟動了海內外。女子十二樂坊”抓住民族器樂資源,與時尚的現(xiàn)代音樂元素結合,再現(xiàn)了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在海外被譽為中國的文化品牌之一。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鎮(zhèn),同樣有一種歷經(jīng)千年的音樂,那就是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的超化吹歌。如今它還待字閨中,為生存發(fā)愁,而且面臨著傳承的危機。    
  
    一座一千多年的超化古寺。    
  一座一千多年的釋迦牟尼的真身超化舍利塔。   
  一種有4000余年歷史的吹奏古樂。    
  超脫著眾品,化育著眾生。    
  昔日曾在“文革”中慘遭厄運的超化舍利塔,如今得到了重建。    
  可超化古寺,卻破敗不堪,沒有了古時的香煙裊裊,缽磬相聞。
  
    古寺之痛    
  
    而在當?shù)亓餍?500多年的超化吹歌,雖然得到當?shù)卣姆鲋玻且廊晃C四伏。      
  近日,記者走進這座古寺,采訪超化吹歌的歷史、形成、演變、危機、前景、秘密。但就在采訪前幾天,超化吹歌隊的第10代傳人、打擊樂器的演奏者張欽玉年邁而終,帶走了他精湛的演技。      
  吹歌是在我國已有4000多年歷史的吹奏樂,為宮廷獨享,它是如何由宮廷流入民間,又如何鐘情于超化這塊古老的土地呢?要解決這些疑問,必須先說超化鎮(zhèn)區(qū)內的超化寺,因為佛家與超化吹歌息息相關。      
  如今的超化寺,很難看到古代中國“名剎十五”,“方圓20余里,僧眾兩千”的繁華。幾位老太太,是這里最忠實的信徒,她們用虔誠的紅色絲線,纏繞著刀痕柏肥碩的根部,為這里的荒涼增加了色彩,守衛(wèi)著對這座古寺的忠誠。
  
    真身舍利 花落超化      
  
    公元前485年2月15日,80歲的釋迦牟尼在弟子阿難和迦葉的陪同下前往拘尸揭羅城傳道,當走到該城郊區(qū)時,身染重病,在兩棵婆羅樹中間圓寂。弟子把他的遺體放在用香木搭起的葬臺上火化。整理師父骨灰時,弟子們發(fā)現(xiàn)釋迦牟尼的真身遺物中,出現(xiàn)了白黑紅三種顏色的圓柱狀結晶體,被佛教界稱之為真身舍利,奉為最高的圣物。當時印度幾個國的國王,以及釋迦牟尼的家鄉(xiāng)人都要求把真身舍利安葬在自己的域內。于是真身舍利被分為8份,在8個國家被建塔安奉,這就是“八王分舍利”。    
  古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看到印度統(tǒng)一時戰(zhàn)爭的慘狀,頓生悔悟之心,便皈依佛教,以佛立國。他主持了有1000多僧眾參加的集會。開啟了釋迦牟尼八個佛塔中的第七塔。取出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派教徒和僧眾到國內外去建塔弘揚佛法,佛教也慢慢流入中國。      
  佛教傳到中國內地的最早確切記載,是在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大月氏王派遣使者伊存向漢博士弟子景盧口授佛經(jīng)。東漢明帝時,明帝劉莊夢見神人,身體金色,項有白光,飛在殿前。問群臣此是何神,一大臣說這是印度的佛。于是明帝就派12位使者到大月氏尋求佛法。公元67年,這些使者遇見了正要來內地弘法的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于是這兩位僧人用白馬馱著佛經(jīng)來到了洛陽郊外。親自迎接的明帝把他們安置到洛陽郊外的鴻臚寺。這就是“白馬馱經(jīng)”的故事,鴻臚寺后被改名為白馬寺。洛陽成了中國佛教中心。南北朝時,佛教已經(jīng)普及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廣建寺院,出現(xiàn)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局面。隋唐時期,由于皇帝的尊崇,相傳在全國也相繼出現(xiàn)了19座真身舍利佛塔。在洛陽附近就出現(xiàn)了洛洲西塔、沁陽妙樂寺塔和超化寺塔。      
據(jù)古籍載,超化塔位居19座塔中第十五,是超化中寺的主要建筑,寺以塔出名,“名剎十五”這朵鮮花也便花落超化了。
  
    名剎十五 歷經(jīng)坎坷      
  
    超化鎮(zhèn),依山傍水,山清水秀,處在洧水和綏水交匯處,被稱為“北方江南”,為文人墨客向往之處。由于北魏時期建有規(guī)模宏大的上中下三座寺院,故得名“超化”二字,意為“超凡化度,脫俗絕塵”。      
  北魏文成帝時,僧眾上萬,方圓幾十里,都是超化寺的田產(chǎn)。北齊時,超化寺達到全盛。由于佛教的廣泛傳播,它的社會影響和勢力也日益俱增。但在封建社會,儒、佛、道三教各種矛盾激化,便出現(xiàn)了四次滅佛事件。超化寺像全國其他的寺院一樣,遭到了滅頂之災。      
  隋唐時,超化佛教文化經(jīng)皇家推崇以后,迅速發(fā)展起來。隋開皇元年(581年),在原來下寺的基礎上,重新建了超化寺。唐開元年間,唐玄宗信佛,西迎舍利到中國,由于當時超化寺聲名顯赫,在開元二年(714年)建舍利塔。出現(xiàn)了超化寺的二次興盛。自此以后,超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成為宋元京畿之間的名勝重地。 超化寺塔在清代以后歷經(jīng)戰(zhàn)火,日漸衰微,最終走向了沒落。1920年,超化寺內神被扒,壁畫被鏟。1930年中寺也被扒去。這座古寺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失去了舊時榮光,默默蜷縮在超化村一隅,任風雨侵蝕。
  
    超化古寺 慘遭滅頂    
  

    超化寺塔,中國最古老的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寶塔之一,1964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8年1月21日,密縣各個鄉(xiāng)相繼成立“革命委員會”。有人提出扒掉超化塔,用塔磚建輪窯。時任革委會主任的劉鴻恩主持拆除超化塔。省里派博物館文物干部尤青翰到密縣,向干部群眾宣傳文物保護法規(guī)。但勸阻無效。拆塔時,從塔頂塔剎上拆下了一件鐵鑄的圓形大圈,圈上銘文為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重修超化塔的記載。直到最后塔基的地宮被打開,發(fā)掘出大批的文物。其中最珍貴的是一個由漢白玉雕造的舍利函,里面是綢子包裹著的佛骨舍利等物,現(xiàn)藏于河南博物院。此外還出土了塔銘碑,記述著建塔的情況,在慌亂中下落不明。還有佛像、佛龕等法物,以及大量的造像石刻,但大都殘缺不全。      
  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原河南省文物局局長楊煥成說:“這座塔非常漂亮,全國僅有,如果放在現(xiàn)在,絕對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千年古寺 亟待重生      
  
    “超化塔、金花泉、丈石崖、薄林山、白云莊、龍池潭、刀痕柏、暖水泉”幾乎都被人為破壞,昔日美輪美奐的景色,幻化為超化一個個充滿哀怨的故事。      
  記者看到,超化寺還現(xiàn)存大殿、山門和廂房。新密市原文化館館長李宗寅指著大殿前的一尊殘破的石刻經(jīng)幢告訴記者:“這是文革后出土的,上面還刻著金剛經(jīng)文,你看這上面刻的字,北齊河清年間……”他說,“西安法門寺博物館內,懸掛著中國古代十九座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寶塔分布圖,清楚地標明它們分布的具體地點,其中也有位居第十五的超化寺塔。法門寺博物館內保存的那個經(jīng)幢是隋唐時候的,上面還罩著玻璃,當成了真正的寶貝。其實它那個沒有咱們這個好。可是他們保管的可比咱這個好。”      
  大殿西側,頹敗山墻鑲嵌的石刻造像,上面的字早被“文革”當成四舊,一個一個地鑿去,成了真正的“無字碑”。院內,各種各樣的碑刻造像隨處可見。坐落在超化鎮(zhèn)舊街之北,山門后上方,篆刻題額“名剎十五”。可以看到當年的繁華。當少林寺成為國際品牌,弘揚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時,這座千年古寺,卻還在經(jīng)受著風雨侵蝕。      
長期從事民俗研究的李宗寅告訴記者,在超化寺隔河向西,曾經(jīng)有埋沒的塔林,群眾稱之為“塔灣”。當年扒超化塔時,從塔底扒出的殘佛造像,就拉了幾卡車。像宋仁宗手書的宋代經(jīng)幢,無論太陽光從哪個角度照射都會有不同的影子出現(xiàn)。朱元璋之子周王為生男而捐造的玉石佛,包括舍利子等都存于河南博物院。這幾卡車殘佛造像現(xiàn)在都埋在地下,如果能發(fā)掘出來,建一個博物館,把這些實物放到博物館展覽,該多好啊!他說,他給當?shù)卣ㄗh恢復古寺,建立博物館。村里已經(jīng)開始著手規(guī)劃。
  
    吹歌之悲 宮廷音樂 飄落民間     
  
    超化深厚的文化積淀,衍生超化吹歌這種古代交響樂的特殊文藝形式在情理之中。作為來自西域的吹歌,為何成為宮廷音樂,為何單單來到超化寺,又為何流傳民間代代相傳,經(jīng)歷民間10代傳人而不衰呢?為何到當下卻面臨危機?      
  “我的兩個孩子,都是以修摩托車為主業(yè),白天忙活了一天,累死累活的,渾身是油,夜里10點多才回家,哪有時間學吹歌……”超化吹歌隊隊長宋俊忠無奈地對記者說起吹歌傳承的危機。      
  2005年春天,我國啟動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評選活動,河南省申報5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超化吹歌也在其中。河南第一個遺產(chǎn)日期間,他們還被邀請到博物院一展身手,向廣大觀眾展示超化吹歌的魅力。     
  吹歌作為我國古老的一種吹奏樂,在我國已經(jīng)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以管子為主奏樂器,輔以笙、笛、蕭、韻鼓、大鐃、碰鈴等樂器,堪稱我國古代的交響樂。而輔助樂器鼓、箏、蕭、笳等樂器合奏的鼓吹曲來自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漢朝時被用到了守邊的軍隊,來壯軍威。后來慢慢地傳到宮廷,作為皇帝宴請群臣時用,或者皇帝出行時在路途中演奏。由于超化寺供奉著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名震一時,成為香火旺盛的中國大的寺院,吸引著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來此朝拜。一位翰林到有“名剎十五”之稱的超化古寺進香參拜,把流傳在皇宮里只用于皇宮或國家祭祀大典的吹歌傳給了僧人,與當?shù)氐囊魳冯s糅,形成地域性比較強的音樂形式。自此以后,吹歌伴隨著超化寺如霧的香煙和浩蕩悠揚的佛號聲而傳承下來,成為超化寺鼎盛時期的寺廟音樂。明朝景泰年間,超化寺僧人陳玉田把這種音樂傳入民間。      
  新中國成立以前,在當?shù)氐募馍洁l(xiāng)沙古堆村、袁莊鄉(xiāng)姜溝村、超化鄉(xiāng)超化村都有“吹歌社”。最享有盛名的還是超化村“吹歌社”。他們在1959年參加鄭州市民間歌舞匯演時,還獲得了一等獎。但在“文革”中,超化吹歌也被當成封建文化遭到批判,瀕臨滅絕!
  
    十代傳承 凸現(xiàn)危機      
  
  超化吹歌的傳承,應該上溯到明末宋大運這一代,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10代。超化吹歌從第6代開始,由族內繼承變?yōu)榘创迳缋^承,開始吸收宋氏家族以外的人員加入。說到超化吹歌的傳承,不能不提到現(xiàn)在吹歌的奠基人和掌門人張振恒老人,他是第9代傳人,他幼承家學,記的曲譜最多,各種樂器樣樣精通。“文革”后超化吹歌面臨失傳,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才使之失而復得。      
  如今第10代傳人鄭成老人于1993年去世,錢道老人于2004年去世。就在記者采訪的前幾天,打擊樂手張欽玉老人又去世了。超化吹歌的曲牌、樂段,從明代至今600年,一直沿用古代音名宮、商、角、羽和唱名上四六合凡的唱名,實行工尺譜記譜。沒有文字記錄,實行師徒相傳、代代相傳、口耳相傳的方式。他們帶走了精湛的技藝。如今第9代傳人中的幾個打擊樂的演奏者也已經(jīng)是75歲的高齡,現(xiàn)在培養(yǎng)的新人也已經(jīng)40多歲。超化吹歌后繼乏人。 搶救發(fā)展 遭遇瓶頸  
宋俊忠已經(jīng)60歲了,講起超化吹歌的發(fā)展情況,他說,去年在鶴壁參加全省第九屆音樂大賽,他們代表鄭州市取得了第一名。他們還應邀參加了白馬寺新方丈升座演出。“由于我是世家,所以有代價沒代價我都會干下去。”     
  由于老藝人陸續(xù)離世,他們帶走了精湛的技藝,而年輕人又不愿意學習,再加上超化吹歌“自視清高”,不能進行營業(yè)性演出,演奏人員必須依靠其他業(yè)務來維持生計,學習和排練只是作為一種愛好,原來服務于神社的社會基礎已不復存在,各級的有限扶持很難解決根本問題。這與當下?lián)尵确俏镔|文化遺產(chǎn)形成了矛盾。如何讓超化吹歌走出困境,已是重中之重。 音樂奇葩 期待綻放      
  在記者的請求下,吹歌隊中三位成員,來到超化寺大殿門口吹奏了一曲。高貴典雅,莊嚴肅穆,歡快喜慶……讓人想到了宮廷內金鑾殿外的黃墻聳天,邊塞上獵獵秋風中的軍旗。寺廟中古佛旁的青燈黃卷,破缽芒鞋……      
  “他們的演奏水平,與老一代相比差多了。如果不及時搶救,將來這樣的音樂也聽不到了。”李宗寅心情復雜地對記者說。      
  成員孫偉說:“吹歌是超化村一張名片。為了發(fā)掘、搶救、整理、保護好祖宗傳下的超化吹歌,市里專門成立了研究部門,村里還制定了保護、搶救、研究、開發(fā)的方案和五年計劃。”      
  “吹歌能不能多招些社會上的愛好者?”記者問。“我們的吹歌從不排外,不保守,誰來學都行。可是現(xiàn)在哪有年輕人愛這個的。”宋俊忠無奈地回答。“超化吹歌的祖制是不為紅白事吹奏,咱們能不能改改這個規(guī)矩,在不改變獨特個性和風格前提下,能否讓超化吹歌像納西古樂一樣走向市場?”記者問。記者的話,讓孫偉陷入了沉思,沉默了一會兒,他說:“這個問題,我們村委會也在考慮。我們總是自視清高,把自己列在上九流的地位,沒有廣泛地走向市場。走市場是一條路子,這樣不僅貼近現(xiàn)實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也能讓吹歌很好地傳承下去。我們的超化吹歌是全國一流的。把它重新包裝,到北京演出。只要能把它在北京打響,能出兩次國,就能到全世界巡回演出。”“不過,這前期投入都需要錢。一些有錢的,不看重這些祖宗留下的寶貝……”      
  針對超化吹歌及傳統(tǒng)音樂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一位專家談了他的看法。他說:“傳統(tǒng)音樂中除宮廷音樂、宗教音樂、文人音樂之外,還包括民間音樂。傳統(tǒng)音樂在消亡,傳統(tǒng)樂器也漸漸被更多人遺忘,忘了形狀,忘了性能,忘了那之中所承載的文化。”      
  記者已從河南民協(xié)獲悉,超化吹歌已經(jīng)開始納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傳承人”的申報系列,而新密市政府也開始為第二批申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而努力。相信這一中國古典音樂的活化石,將來一定會擺脫困境,再現(xiàn)輝煌。(張鵬)(原標題:超化吹歌:沉默之后盼雷鳴)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新密新聞網(wǎng) 原文時間:2008-01-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