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九曲黃河燈盞會效果圖
村民為燈盞會剪花
中陣八卦臺
村內老人在串燈捻
寂靜的安陽縣倫掌鎮北孟村。入夜,一陣鞭炮聲過后,連環燈陣內燈盞一齊點燃,陣內旗幡招展,鑼鼓喧天,十里八村的群眾來轉九曲會,十幾檔花會由五面中幡前引,獅子、腰鼓、秧歌、高蹺、哨子、音樂等依序而入,陣內群眾邊走邊演,大約兩個小時方可走出3000平方米的連環燈陣。
九曲黃河燈盞會,顧名思義,就是取黃河九曲十八彎之意,有“陣排天地、勢擺黃河”之妙。每年元宵節燃燈,鄉民在連環燈陣內進退有序,井井有條。
關于孟村九曲黃河燈盞會的來歷,有著不同的解釋。有的說它最早起源于祭祀道家鼻祖老子,九曲實質上就是道家陰陽太極圖的變形。有的說它是古代戰爭中的迷魂陣圖形。更具體的解說是,商朝末代君主商紂王兇狠無道,姜子牙受西伯侯文王邀請領兵伐紂,直把商紂兵馬打得節節敗退。為保商紂江山,當時商朝太師聞仲請來好友趙公明率兵抵御,趙公明不幸喪生。其妹“三霄”(趙公明的三個妹妹云霄、碧霄、瓊霄)為給兄長報仇,設下九曲黃河陣讓姜子牙破陣,最后“三霄”陣破人亡。北宋時期,在孟村西頭和北頭修建湯王廟和文王廟時,議定在農歷九月初六為傳說周文王生日這一天為廟會,興起孟村九曲黃河燈盞會,至今已有近1200年的歷史,后演變為在元宵節期間舉行。
九曲黃河燈盞會陣式為31路,按周易九宮八卦之方位,以富貴不斷頭傳統圖案九曲而成。陣內有乾宮、坎宮、艮宮、震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及中宮共九宮,迂回曲折,撲朔迷離。九曲,原先用椽子栽植,后改為鐵管插植,扎成彎彎曲曲的道路,有出口,有進口,寬兩米左右,游一次行程約兩公里。鐵管為1.2米高,按規定的距離和路線插植在地上,用草繩在鐵管中間連接,上端置直徑12厘米的圓形鐵圈托燈,10竿三眼搶護風,內放優質香油,再用線繩捻成燈捻點燃即可。鐵管上的燈數,陣內一般為360盞,山門內為50盞,中宮八卦臺內為90盞,共500盞燈。燈場中心,栽一根十米高的旗桿,上面掛有旗幡、九蓮寶燈和霓虹燈裝飾的太極八卦圖。它是先人虛擬古代戰陣加以神奇想象的一種智能游戲。2008年,九曲黃河燈盞會成功申報為安陽市和安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2009年6月,又成功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九曲黃河燈盞會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昌奇/文 閆小星/圖)(原標題:民族文化瑰寶:九曲黃河燈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