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鞏義市魯莊鎮昨日再傳喜訊,該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這是該鎮繼2009年被命名為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后獲得的又一殊榮。
魯莊鎮是鞏義市的傳統文化大鎮,該鎮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形式豐富多樣,文化藝術獨具特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不恥貧窮而恥無志,不貴富有而貴學問”的“魯莊文化現象”.近年來,魯莊鎮黨委政府以文化創新為動力,以農民文化藝術節為平臺,深入挖掘文化底蘊,著力打造文化品牌,穩步提升文化水平,積極發展文化產業,不僅促進了文化發展繁榮,更實現了文化助推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截至目前,該鎮共舉辦魯莊農民文化藝術節2屆,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8項(小相獅舞、東莊秋千、潛彩畫、小相野菊花制作工藝、鞏義泥塑、小相杖頭木偶戲、姚雨林剪紙、小相凹凸鑼),全鎮從事文化事業及產業的近2000人,小相獅舞(如圖)、東莊秋千、農民文化、書畫藝術成為該鎮文化的拳頭品牌,特別是“小相獅舞”是魯莊鎮小相村的一支特色舞獅隊,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獲“中原第一獅”等榮譽稱號,曾參加過澳門回歸聯歡晚會等重大演出活動,在國際、國內賽事中多次獲得大獎。該鎮也先后被河南省評為“特色文化產業鎮”、“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河南省文化先進鄉鎮”。
鞏義市魯莊鎮黨委書記姜占元說,“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文化部為推動中國民族民間文化普及發展、豐富廣大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基層群眾基本文化權益而設立的文化品牌項目。
在魯莊鎮有一批有市場意識的文化人嶄露頭角:東侯村農民畫家孫保國,平時足不出戶潛心作畫,慕名求畫者絡繹不絕。他的畫每幅均能賣個好價錢,每年能畫300多幅,年收入相當可觀。魯莊鎮念子莊村的徐天佑出手不凡,將泥塑做出了名堂,帶出了產業。在文化產業帶頭人的啟發下,精明的民間藝人也迅速由自娛自樂變身為市場“弄潮兒”,“吃文化飯”已成為魯莊農民增收的新渠道。
據了解,目前,魯莊鎮已發展文化企業19家,從事書畫、戲曲、文藝演出等文化個體戶110余人,年創產值1200萬余元。此次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不僅提升了魯莊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更成為該鎮特色文化的又一閃亮名片。 (記者 孫慶輝 通訊員 李叔亭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