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民舞為村名 文化作村魂

2013/12/10 11:21:31 點擊數: 【字體:

民舞為村名 文化作村魂
 
 
    我市入選河南省傳統村落的一共有14個村莊,其中有一個的名稱極富特色,僅通過該村的名稱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明白該村的文化特色。這個村莊,就是柘城縣長江新城管委會路莊民舞村。在本次傳統村落的評選標準中,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一項。路莊民舞村的民間舞蹈,有著四百多年的傳承。
 
 走進路莊民舞村,走進這些幸福的村民中,走進歡快的民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個村莊從無到有的歷史變遷,可以了解到四百多年來村民善良、淳樸的民風和樂觀、向上的心態。也正是因為有著這些原因,充滿魅力的民族舞蹈才得以在路莊民舞村傳承四百多年,并譜出新篇章。
 
 四百年前建村
 
 在村民路統州家中所保存的路氏家譜中,可以看到其家族遷移而來的時間和經過。作為路莊第一的姓氏,也是路莊名稱來源的路氏遷移而來的時間,也正是路莊民舞村誕生的時候。
 
 據路氏家譜記載,路氏原本居住于山西省洪洞縣,在六百多年前,其始祖洪來公舉家遷至寧陵張弓,此后因為躲避戰亂從寧陵逃至鹿邑。在鹿邑縣居住一段時間后,待世道穩定后,又返回到寧陵張弓的老家居住。
 
 在路莊民舞村,路姓村民都能道出居于柘城之前老家位于寧陵張弓的故事。
 
 “路莊的路姓族人是從張弓遷移到柘城西關的,一開始并沒有來到如今的路莊村,而是在西關居住。”今年83歲的路其軍說,根據老輩傳下來的說法,四百多年前,當從張弓遷移到柘城西關后,在現在路莊村的位置上修建起了路天齊廟。雖不知道該廟是不是由路姓族人所修,但該廟修建起來之后,西關的路姓族人就悉數遷移到寺廟附近居住。而路莊民舞村,也因此而慢慢建立起來。
 
 民舞因廟而興
 
 路莊民舞村的許多老人,還清楚地保留著路天齊廟的記憶。“路天齊廟規模宏大,有三間大殿和三間東屋,廟里供奉的是商代末年反紂扶周名將黃飛虎。”路其軍說,該廟大門前面有處廣場,每到正月十五的時候這里就格外熱鬧,村民們歡聚在這里,表演竹馬、旱船、推小車、背老姜、舞龍、舞獅、高蹺等民間舞蹈。
 
 因為這座廟,路氏族人遷移到了這里;因為這座廟,路莊民舞村逐漸形成;因為這座廟,民間舞蹈很快興起。
 
 據村民介紹,路天齊廟為道教寺廟,在建國前曾經住有王道人及其家人。王道人之前家住大仵鄉李三讓村,在他去世之后,其子女至今仍然居住在路莊民舞村內。
 
 民國年間,當時的國民政府就利用路天齊廟的房屋,設置了學校,并派駐了老師前來教書育人。那個年代豫東鄉村里的公辦學校還非常少見,路莊民舞村的這所學校不但給該村的孩子上學提供了便利,就連周邊村莊也有人前來就讀。
 
 “這所學校培養出了不少人才,其中有兩人都在建國前去了臺灣,一人一直經商,另一人曾經是國民黨軍官。”路統州說,曾成為國民黨軍官的學生名叫劉躍旗,已經90多歲,今年還特意從臺灣回來探親。
 
 村民們說,1950年的時候,還是為了修建學校,將路天齊廟拆除,將磚瓦等材料運走,修建起了梁莊學校。
 
 雖然廟宇拆掉了,但并沒有影響春節時廟會的舉行。在那個時候,村里有多處的曬麥場。這些地方,就成為村民歡聚、表演民舞的廣場了。
 
 異姓同輩佳話
 
 除了路姓以外,路莊民舞村人數最多的就是謝姓了。根據73歲的謝統業的介紹,謝姓是于三百多年前從太康縣坡謝村遷移而來。謝姓遷移到路莊民舞村的時候,這里已經建成了村落。所以根據此說法及路氏家譜的記載,路莊民舞村建成的時間應該是在四百多年前。
 
 謝氏家境貧寒,來到路莊民舞村之后只能務農。多數謝姓族人,都是租路姓人家的田地耕種。而兩姓人家也因此關系,出現了異姓同輩的佳話。
 
 “我們家以前就是跟著路姓種地的,因為這樣的關系,我爺爺很小的時候就常常去路傳章家中。那個時候,如果人家地主不愿意將田地租給我們耕種,那就沒有了活路。”謝統業說,因為自小就常去路傳章家中,加之為了表達對路家的感激之情,其爺爺謝傳德的名字中間就用上路家的傳字輩分,并且一直延續至今。“我們這一門的謝姓人,自我爺爺起就和路家人使用了一樣的輩分。到現在,雖然兩家姓氏不同,但輩分卻始終未亂。”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商丘網—京九晚報 時間:2013年10月20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