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窩鎮是全國重要的閥門生產研發基地和裝備制造業基地,被譽為“中國閥門之鄉”。總面積46.85平方公里,轄23個村、3個社區,4.2萬人。鄭州宜居職教城、鄭州通用航空試驗區、鄭州上街裝備產業集聚區(省級)、五云山運動休閑度假區、綠色新材料園區均在鎮域范圍內,是上街區“三化”協調發展的排頭兵和“三大主體”工作的主戰場。
引入市場機制 破解“錢從哪里來”
峽窩鎮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引領作用,不斷加快打造“經濟強鎮、文化名鎮、生態靚鎮、平安建設示范鎮、城鄉一元先行鎮”,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初步實現了城鄉一體化,跨入了河南省“百強”鄉鎮、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雙十強”鄉鎮,鄭州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十快”鄉鎮行列,駛入發展快車道。
如何實現產城互動,達到完美融合?如何為南部山區的省級貧困村找到富裕新路?自2006年開始,峽窩鎮以南部5個貧困村搬遷開發為突破口,按照“政府謀劃引導、村民民主決策、市場機制參與、土地規模經營、群眾利益至上”的開發理念,大膽探索南部山區省級貧困村擺脫貧困、“三化”協調發展的新路子,率先采取政府主導拆遷安置,利用南部山區植被較好的自然資源優勢,運用市場化運作模式,解決建設資金問題;對山區農地和荒山荒地依法自愿集中流轉;科學制定搬遷方案,配套出臺了《南部山區搬遷補償安置辦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辦法》等一系列政策,走出一條農村土地不變性、耕地不減少、收益權不改變,農民持續增收,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可持續發展新路。目前南部山區5個貧困村的4500多名群眾全部入住環境優美的現代化五云中心社區;山區開發項目也投入運營,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快致富”的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 破解“民生怎么辦”
新型城鎮化建設關鍵在于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峽窩鎮在不斷探索的基礎上,著力推進城鄉四個“一元化”發展。一是實現社區服務功能上的一元化。累計投資384萬元建設五云社區服務中心,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在安置小區周邊配套建設了寄宿制小學、幼兒園、衛生院、敬老院、公交站、便民商業、游園、公廁、戲臺等公共服務設施,為所有村民家中開通了程控電話和閉路電視、天然氣、自來水等。二是實現城鄉居民待遇上的一元化。積極推行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在住房、養老、醫療、教育、就業、社會救助、財政補貼、計生、戶籍、政治生活等方面政策上的均等化。三是實現管理體制上的一元化。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資產變股份,農民變股東,按公司章程定期分紅;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將村委變居委,農民變市民,實現農民身份的置換。四是實現城鄉居民生活方式上的一元化。以幫扶、培訓、就業、保障為抓手,促使群眾增收,依靠增收促使消費方式的轉變。
廣開就業渠道 破解“人往哪里去”
峽窩鎮著重解決群眾就業問題。一是實施土地大流轉,采取市場運作,集約化經營的模式,使村民依法長期享有土地流轉收益,并保持不斷增長,目前山區搬遷的4500余名群眾每人每月可領取流轉收益金205元(從2012年7月起調整為242元)。從長遠考慮,統籌規劃,在項目建設時,預留商業設施,主要業態為商業門店、寫字樓、酒店等,妥善解決群眾生活保障問題。二是努力打造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新興產業聚集區,實現“家門口”就業。現在園區就業2000余人,2012年實現總產值106億元,F轄區新增商戶已達500余家,年收入實現了1200余萬元。
隨著金昌社區、金屏社區的相繼落成,五云中心社區投入使用,“讓農村人過上城里人生活”對峽窩群眾來說已經不再是遙遠的夢。ㄔ瓨祟}:峽窩鎮:構筑經濟強鎮生態靚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