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節是洛陽獨具特色的品牌(2)
2013/12/16 14:37:0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習慣上,民營企業總是后娘養的孩子,要政策傾斜沒政策傾斜,要資金扶持沒資金扶持,要發展空間沒發展空間。到政府批個事項,到銀行申請個貸款,在產品推介上想讓有關部門搭個橋、牽個線相對于國有和外資企業來講,總是遭遇不給力的情況,甚至連話語權也弱。
大環境如此,自然讓眾多擁有宏偉志向和遠大抱負的民營企業家們在企業發展和事業推進方面猶豫不決,顧慮頗多。更叫人憂慮的是,當下在我們身邊仍存在著,只看重前期的招商引資,而輕后期扶持和服務的現象。在前期的招商引資方面,可謂“表現出色”,不光拋出種種優惠政策,而且許以重諾,生怕投資者“不登門”,“不下嫁”。可真等到了協議簽訂了,資金到位了,項目開工了,就立馬置之不理,不聞不問起來。
如此這般,投資者尤其是民營企業和資本自然要成為受氣的小媳婦,時時處處得看公婆和丈夫的臉色,長此以往還有誰敢把資金大膽地投在這里,把項目放心地安放在此處,把企業發展和做大做強的希望寄托在這里。
因此,“貴在持續,重在實效”就是要求我們的政府部門在服務民營經濟和招商引資方面把“好人當到底”,把“好事做到底”,把服務做到位,把配套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持之以恒下去。變管理機構為服務機構,改冰冷的行政命令為溫暖的貼心服務,把外來客商當自己家人好生對待,把本地民營企業當自己的“孩子”悉心呵護。這樣才能讓我們招商引資的“梧桐樹”栽一棵,活一棵,直至根深葉茂、蔥郁成林。
令人欣慰的是,當前洛陽在做好民營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上的政策很利好,領導很給力,前景很美好。如何去實現、去落實?用毛萬春書記的話講,關鍵在做。沒有“做”就沒有一切,唯有“做”才能成就一切。
■ 讀者評報
圖片 可以更好
□東方今報·洛陽讀本評報員 陳利鋒
隨著工作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在閱讀各種新聞媒體時,首先關注的就是圖片,甚至有人說,現在已經進入了“讀圖時代”,雖有失偏頗,但也表明了圖片在報道中的重要性。
現以9月16日的《東方今報·洛陽讀本》為例,談一談我對《東方今報·洛陽讀本》所登圖片的一家之言。
第1版上,“校車”的圖片,主體鮮明,構圖簡潔,給人一種“眉清目秀”、“清爽怡人”的感覺,當然,在圖片的張力、動感等方面,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第2版上,“洛陽市工信局局長徐新電視述廉”的圖片,應該說,在布局上都不錯,但是圖中的徐局長在低頭看發言材料的場面,不能說不是拍攝者的一個遺憾。一般來說,拍領導干部講話、發言的圖片,在刊發時最好能體現到領導干部昂首、揚眉、張嘴等細節的動人場面,此類圖片的這項基本要求,既是對領導干部形象的一種維護,也是對拍攝者在攝影功力上的一種考驗。
第3版上,“從側房的一扇窗戶可見對面建筑”的圖片,通過新穎、精巧的構圖,讓人對歷經滄桑的伊川書院亟待整修的現狀有了形象、直觀的認識,堪稱一幅新聞圖片的上乘之作。同版上,“澤宇公益救助基金”的圖片,不知是像素偏低還是印刷粗糙等方面的原因,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致使宣傳效果打了折扣。
第4版上,“核載7人的面包車‘塞了’17名幼童”的圖片,將幼童們的眼部進行“馬賽克”的技術處理,給人一種濃濃的人文關懷。
第6版上,“洛陽市澗西區教育局局長沈潤民簽名寄語”的圖片,拍攝者采取偏于俯拍的角度拍照,有些不妥,至少不能充分展示沈局長和小記者們當時的面部表情。
第8版上,美女作家“康兒”的圖片,感覺人物構圖過于飽滿并且表情也不盡鮮活,沒有此前“康兒”在《行走洛陽》時的那張圖片(即版題上現在還有那張圖片)所蘊涵的“婉約”之美、“靈秀”之美、“文雅”之美、“神韻”之美,可見,要想通過鏡頭彰顯美女之美,還是要下一番真工夫的。(原標題:河洛文化節是洛陽獨具特色的品牌)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