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市緱氏葡萄結出長長的“產業鏈”
2013/12/16 16:38:2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新華網河南頻道8月29日訊 河南日報報道:8月26日是個星期天。偃師市緱氏鎮唐僧寺村的千畝葡萄園里,有不少采摘葡萄的人們。他們不是果農,是來自周邊城市的市民,到這里觀光旅游、休閑采摘。
緱氏的葡萄遠近聞名。這里的葡萄個大、色艷、糖分高、味道好,被譽為“冰糖葡萄”,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全鎮種植葡萄2萬畝,是中原地區較大的鮮食葡萄集散地,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葡萄之鄉”。正在為葡萄去袋的向民葡萄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向民告訴記者,這里的葡萄因為品質好,要比其他地方的每公斤多賣兩元錢,以畝產2000公斤計算,每畝就能多收入4000元。
光賣鮮食葡萄不算,緱氏鎮圍繞葡萄產業特色優勢,通過舉辦葡萄文化節,發展觀光農業。鎮里的紫玉葡萄休閑觀光園和程子溝村葡萄生態觀光園,為市民提供了旅游觀光、休閑采摘、自采自釀葡萄酒等服務。“外地客商在地頭的收購價是每公斤6元左右,游客采摘的價格是每公斤20元。”紫玉葡萄休閑觀光園里,忙著為游客稱重、裝箱的果農齊紅巖說。
緱氏的葡萄產業鏈到此還沒有結束。據該鎮負責人介紹,鎮里“以葡萄促旅游、靠葡萄增特色”,利用水庫多的優勢,發展生態旅游。在擂鼓臺水庫建成了集水上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生態旅游項目,年接待游客近8萬人次。同時發揮“玄奘故里”的優勢,在回民聚居村建成了民族餐飲一條街,打造“游玄奘故里、品民族美食”這一新的旅游品牌,僅今年“五一”期間,每天接待游客逾千人。
緱氏的葡萄產業鏈越拉越長。鎮里培育龍頭企業,莊園葡萄酒公司、唐僧寺葡萄酒堡,以及在建的開心葡萄酒廠,年產2000多噸葡萄酒,可就地消化2000畝葡萄。為建設自己的葡萄種植基地,這些葡萄酒廠采取土地參股、勞動力入股等形式,流轉土地4000畝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提高土地產出效益。
從出售鮮食葡萄,到休閑采摘觀光農業、生態文化旅游,再到葡萄酒業,緱氏鎮的葡萄結出了長長的“產業鏈”。(原標題:偃師市緱氏葡萄結出長長的“產業鏈”)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時間: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