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漢畫像石上的南陽黃牛

2013/12/16 17:29:56 點擊數: 【字體:

 
 歷史上,河南南陽盆地是牛耕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由于南陽黃牛飼養歷史悠久,遠在春秋時代,南陽黃牛已進入舍飼、圈養階段。生于斯長于斯的秦國名相百里奚就善于養牛,而且還形成獨特的“飼牛經”,并據此與秦穆公對答治國之策,受到秦穆公的青睞,演繹出了一段“飼牛拜相”的千古佳話。南陽所出土的漢代文物中有大量的鐵犁、鐵鏵,充分證明那時南陽牛耕已很普遍,黃牛已成為“耕農之本”。南陽黃牛體質健壯高大,力強持久。肉質細香味濃,皮質優良,由于這些優勢特征,“中國黃牛研究所”現就設在南陽。
  
    黃牛既為漢代農業的重要生產資料,自然會被社會各階層所重視,在南陽出土的漢畫像石中,牛是最常見的畫像內容,有“牛耕圖”、“牛郎織女圖”、“斗牛圖”等。漢畫中黃牛高聳的脊背,尖銳的犄角,躁動的四足,給人一種充滿“力”的感覺。1985年,南陽漢畫像石中的黃牛形象,被設計成《五牛圖》作為郵資圖案而發行。但給筆者印象較深的還是1976年南陽方城縣城關鎮東關村發掘的一座漢墓墓門右上門楣上的畫像,畫像石高47厘米、長232厘米,圖中刻一熊、右拒一龍、左拒一牛。牛后刻一閹者,趁牛前抵抬后腿之際,操刀割牛睪丸。《周禮·校人》云:“頒馬攻持”,就是對馬(牛)的“去勢術”。1982年在方城還發現一塊內容相似的漢畫像石。石上圖刻一虎一牛相斗。牛后刻一閹者,頭戴尖帽、袒胸赤臂,趁牛全力前抵,抬左后腿前起之際,用左手托牛睪丸,右手執利刃割之。這兩幅《健牛圖》,生動地再現了漢代南陽人給公牛去勢的場面,充分證明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漢代,南陽人就已熟練地掌握了給家畜去勢的技術,并用之于牛的改良品種選育之中,這對牛的選優汰劣,提高南陽黃牛的素質起了很大的作用,更反映了中國古代獸醫外科學的光輝成就,是研究我國古代獸醫外科學的寶貴資料。2004年11月上旬,中國·南陽首屆黃牛節在南陽唐河縣隆重舉行,具有深厚底蘊的南陽黃牛文化搭起了南陽對外開放的平臺。(原標題:漢畫像石上的南陽黃牛)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2005年04月27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