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南陽黃牛
2013/12/16 17:31:4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本報訊(記者李相瑞孫高成)“當前,‘洋種子’不僅向糧食、蔬菜等領域全面滲透,而且逐步擴散到畜牧業,‘種子’安全威脅絕不是空談。‘種子’是農業生產的源頭,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種子’被外國控制和‘殖民’,其危害可想而知。”1月28日,省種子管
理站陳曉博士對記者說。
“在我們這里農戶都改養皮南牛了,如果不對南陽黃牛進行保護,再過若干年,南陽黃牛也許真的像大熊貓一樣將會成為‘國寶’!”新野縣養牛戶李東旺說。
養牛專家劉太宇在進行品種調查時發現,當前已經很難找到純正的南陽黃牛和郟縣紅牛。1月22日,本報2版以《保護本土品種迫在眉睫》為題對此進行報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廣大讀者紛紛來電呼吁——
去年召開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會議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有59個地方品種處于瀕危,15個地方品種調查中未發現,我國畜禽資源總體下降的趨勢仍未得到遏制,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2004年10月28日,《農民日報》報道當時南陽全市黃牛飼養量為450多萬頭、存欄量300.5萬頭。現在,我省南陽黃牛存欄狀況如何呢?1月30日,記者從省畜牧總站獲悉,目前全省純種南陽黃牛存欄量為20多萬頭。南陽黃牛數量大幅下滑,關鍵原因在于由役用轉向肉用后,飼養母牛經濟效益不高。我省在鄧州建有國家級保種場,一方面采取活體保種,另一方面采取凍精和胚胎保種。由于每頭母牛價值1萬元左右,現難以實現母牛規模化飼養,僅能采取農戶育種、開放性育種,約95%的母牛為農戶散養。我省純種郟縣紅牛現存欄量7萬多頭,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
據了解,對飼養母牛進行補貼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如美國每頭母牛補貼200美元,歐盟每頭母牛補貼200歐元。在國內,遼寧每頭母牛補貼1000元,內蒙古通遼每頭母牛補貼2000元。我省僅對規模化肉牛場予以補貼,去年共確定29個肉牛場,每個場補貼50萬元。
“現在購買農機有補貼,飼養母豬有補貼,希望對飼養母牛特別是地方黃牛加大補貼力度。”李東旺說。(原標題:拯救南陽黃牛)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2013年0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