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大峽谷:散客乘車往景區常被宰
對自駕游、團隊游客人來說,去豫西大峽谷較為方便,下高速后行駛3公里就可以達到景點。但作為散客,記者卻體驗到了另一種困難:公共交通稀缺,乘坐當地村民的面包車,安全沒保障不說,還常挨宰。
8月17日,還沒有到早上8時,記者乘坐的班車已經來到三淅高速豫西大峽谷站下站,但去往景區一時還沒有車。詢問高速公路口開面包車的師傅,價格高得離譜:一共3公里的路程,如果是五六個人,每個人收10元錢;如果是一兩個人,則按包車收費,去一趟50元。下午,記者兩人從景區回豫西大峽谷站高速口,師傅向我們要50元,講了半天價,最后收40元,要不然就沒有車坐。
據了解,進出景區的客運班車只有兩條線,一條線是去靈寶,每天只有一班;另一條線路是開往盧氏縣城,每天兩班。都屬于從景區早出晚歸型,并不方便游客乘坐。 豫西大峽谷景區銷售部何經理說:“這個問題單靠景區難以解決。”她希望政府職能部門能批準一條景區到高速路口的專線,接受散客。
豫西大峽谷:何處安放隨身物品?
外出旅游,總要帶些錢(銀行卡)和手機。想要漂流,肯定要帶備著換的干衣服。如果是一日游,這些東西往哪兒存放?即便是在豫西大峽谷這樣的資深漂流景區,記者并沒有找到像超市那樣的集中寄存保險柜。詢問得知,自駕游客的物品都是放在車上自行保管,而旅行團、散客的物品還是以自行保管為主,景區只能解決少部分人的物品看管,但建議貴重物品不帶下水,否則后果自負。針對這個問題,豫西大峽谷景區營銷部何經理告訴記者:“現在柜子買好了,電子門禁系統還未統一安裝。”
記者在雪花谷等景區了解到,有商戶可以提供有償寄存服務,但貴重物品不寄存。
在漂流現場,記者注意到,有人買來防水袋裝隨身攜帶的手機、錢、手表等,但防水效果并不好。
雪花谷:游客自己搶船下水 “小交通”不給票
8月10日中午1時許,大河網記者一行5人來到位于陜縣店子鄉的雪花谷體驗漂流。因為不熟悉,也沒有人引導,分頭排隊購票、租漂具,花去近半個小時。隨后大家穿上救生衣,站在遮陽棚下排隊等候。
當天氣溫非常高,站在遮陽棚下,后背很快濕透;說是排隊,其實是大家都擠在遮陽棚下,連呼吸都感覺困難。但20分鐘過去了,站在后邊的我們并不見隊伍有往前挪動的跡象。將近下午兩點時,人群有些騷動,有些耐不住性子的游客離開等候的隊伍,直接進入漂流船存放區。見自己取船無人阻止,排隊的人們一哄而散,紛紛涌向漂流船。大約七八分鐘的樣子,上百條船只被游客三三兩兩直接或拉或抬下水。這期間,堆放在高處的船差點砸到人,險情不斷。記者注意到,工作人員除了要求游客不能在地上拉著船走以外,沒有任何制止。
購票時記者發現,有每人10元錢既沒有票,也沒有寫進漂具押金中。售票員說,那是“小交通”費,已經給了手牌,憑手牌乘坐返回漂流起點的中巴車。記者問“手牌能當發票?”售票員稱“就是憑手牌坐車!”
返回時,記者看到,負責運送乘客的是“三門峽——洛寧”、“三門峽——東凡”等線路的營運客車。
神龍峽:尚未納入監管的“試漂流”讓人擔憂
據陜縣廣播電視臺的8月16日的公開報道,位于陜縣宮前、店子兩鄉結合部的神龍峽景區雖然還在建設中,每逢周末都會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市民到這里賞山玩水,呼吸新鮮空氣,“特別是景區內剛剛建成的漂流更是吸引了不少附近村民和市區游客前來試漂”。
7月28日下午,記者就被當地人邀請前來試漂過一次。沒有任何安全提示,從工作人員手中要件救生衣就直接上船。在大約兩公里的漂流過程中,記者看到河道兩側的石塊很不規則,有兩個轉彎處竟有巨石伸向漂下來的船,但景區只提供了救生衣,沒有安全帽。讓人意外的是,對漂流終點如何回到起漂點,景區不能提供任何條件。偏巧記者和同船的朋友都是光腳上船的,直接走在滿是大小石頭的路上。最后,記者乘坐拉漂流船回起點的農用三輪車,一路心驚肉跳:車上裝了20多條船,有近5米高,直接走在幾乎看不出哪兒是路的河岸上,左搖右擺,隨時都有翻車的可能。18日下午,當地的朋友告訴記者,這個月,神龍峽漂流已經收費了,每位60元。
燕子山原始生態旅游風景區是靈寶市的一家新景區,今年5月1日試營業。盡管才是試營業,景區從開始宣傳就推出了“大門+漂流”的套票,分節假日和非節假日兩種價格。記者8月17日上午向景區咨詢時得知,因為蓄水量小,他們目前只接受團客預約漂流。
8月18日下午,三門峽市旅游局局長薛青池告訴大河網記者,作為旅游主管部門,他們只監管上A級的景區里面的項目,就漂流而言,目前只有豫西大峽谷漂流在監管范圍內。 作者:宋健(原標題:三門峽:漂流景點亂相多 僅有一家在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