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老君臺上的彈痕

2014/1/7 11:35:33 點擊數: 【字體:


    位于河南省鹿邑縣城東北隅的“明道宮”,是老子故里旅游景區的重要景點;而聳立于“明道宮”后院的“老君臺”,則更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君臺”,又名“升仙臺”,始建于漢代,興盛于唐代,是昔時老子“講學”、“研道”之地。“老君臺”的臺體呈二十五邊形,臺高兩丈六尺五寸,臺底面積七百六十五平方米,一色青磚壘砌,臺頂周圍立有垛口女兒墻。“老君臺”上,建有大殿(正殿)三間,東西偏殿各一間。其中的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有檐柱、元斗拱、內部梁柱為“砌上明造”。要登上“老君臺”的臺頂,需爬上三十三級臺階。為什么“老君臺”的臺階會是三十三級呢?因為古人對“數”的認識與今人不同——他們以“三”為大,“三十三”就是“最大數”。另外,道教認為:“天有三十三層”,并有“三十三層上青天”之說。“老君臺”的正殿建在“層三十三”之上,正中供奉著一尊巨大的老子塑像,象征著老子修“道”悟“德”達到了最高境界。故而,世人又有“老子天下第一”之說。

    “老君臺”上的建筑古樸典雅,飛檐斗拱,雕梁畫棟,高大雄偉,巍巍壯觀。登上高臺臺頂,人們就會心曠神怡,立即生發一種“抱樸寧靜”、“清虛自然”、“道通為一”的感覺!

    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古老、神秘、高聳、雄偉”的古臺之上,卻別具一格地在一個制作精巧的玻璃“展柜”里,展示著幾發銹跡斑斑、經過處理的“日本制造”的迫擊炮彈;臺上古建筑物的墻壁上,也是彈痕累累。

    這是為什么呢?

    說起來,這里面還真有一段“老子顯靈”、“保家衛土”的傳奇故事哩。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農歷五月初四日,一隊“武裝到牙齒”的日軍從安徽亳州向西開進,直逼鹿邑。當他們行至鹿邑縣城東邊的營子寨村時,日軍“頭目”命令所部“停止前進”,并派兵前往偵探“軍情”。

    當時,鹿邑縣城內并沒有高大的建筑物,所以,巍峨聳立的老君臺更顯得“鶴立雞群”,加上老君臺上古柏森森,就非常引人注目。前去偵察的日軍士兵返回報告后,進攻鹿邑的日軍頭目誤以為老君臺是國民政府的“抗戰工事”,就命人在縣城東城墻上架上迫擊炮,對老君臺集中炮擊。老君臺大殿東墻、東偏殿后墻和附近的柏樹,共“中”炮彈十三發,機槍彈無數。其中還有兩發炮彈,射穿大殿山墻,一發落在了老君雕像的腋下,一發卡在梁架上。另外,還有一發炮彈卡在了大殿東側的一棵柏樹的樹杈上。

    值得慶幸的是,日軍發射的這十三發迫擊炮彈,竟然是炮炮打“瞎”,一發未響。

    可想而知,當時若有一發炮彈爆炸,其后果的嚴重,將是不堪設想的。因為,當時老君臺大殿后面的“老君煉丹房”尚在,而“煉丹房”中,則被當時的國民黨縣政府存滿了原本準備做為“防御”之用的黑色炸藥,如果有一發打響,即可引起“煉丹房”中的炸藥爆炸,那樣一來,不但這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老君臺”會在瞬間化為一片廢墟,周圍的古建筑也會遭到嚴重的破壞,甚至有可能“掀翻”古城鹿邑的大半個城池。

    更令人不解的是,日本軍隊的十三發迫擊炮彈雖然在老君臺一發未能打響,但在鹿邑縣城的其它一些地方,他們的這種炮彈卻是威力極大,厲害得很。譬如:東南城角城墻上的“奎星樓”、南城門上的城門樓等較為高達的建筑物,日軍都是一炮命中,將其打“飛”于護城河內,使之成為一片瓦礫。據知情人所述,當時日軍見發向老君臺的十三發炮彈一發未炸,甚為驚奇,加之老君臺上沒有任何“反應”,就誤以為守護這個“抗戰工事”的“國軍部隊”聞風喪膽,已經“望風而逃”,于是就集結部隊,向鹿邑縣城進發,并徑直朝老君臺撲去。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鹿邑網  2009-9-14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河南鹿邑重現“老子廟會”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