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廟本名靜應廟,位于仙神河河口東岸,這里左懸谷,右紫金,前小庫,后沐澗,水環翠擁,自然景色十分優美。唐代始建,宋、元明、清續修,傳說唐李淵和李世民逃亡斯地,二仙從洞中走出,為其解決糧草并點化前景。李氏父子表示,稱帝后定給二仙建造廟宇。二仙廟進深一千五百多米,通闊近百米,前有五重門,其后有天王、金剛像、鐘鼓樓、五間重檐閣,內設多通圣諭碑石。二仙廟每年的三月三廟會,男女老幼密密如蟻,層層如織。晝躋途中,夜休盈院。
飛來石位于紫虛元君大殿后,一石突兀孤立,高約三丈,中間裂一縫,上建梳妝臺,修有臺階可曲繞盤上。石壁上刻有宋仁宗教書及王安圖齊御香祭告題刻以及明清時期題刻多處。在飛來石上有二仙的梳妝臺,也是李耳斗二仙”神話的場景。游人往往定位投石過縫,以石落處判定生男育女,頗有情趣。
"冽泉黿邊山屏注、宮闕巍峨金碧煌",概述了二仙廟的宏偉規模,歷代文人雅士李白、劉禹錫、韓、王鐸等均有詩文對其稱贊。(原標題:二仙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