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臘八粥的由來

2015/12/11 17:19:06 點擊數: 【字體:


    早先有戶農家,就老倆口守著一個兒子。老頭是個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歸,精耕細作,調理的幾畝農田年年五谷豐登。老婆是個勤儉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園菜鋪地,一日三餐,精打細算,家境雖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倆口不但勤勞節儉,還心地善良,碰上誰家揭不開鍋,常常拿些米糧接濟人家,度過難關。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他們的兒子已經十七八了。雖說大小伙子長的五大三粗,身強力壯,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樣,懶得出奇。這也是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嬌慣壞了。長大了還是胡吃悶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漢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對兒子說:“爹娘只能養你小,不能養你老。要吃飯,得流汗。你往后學學種莊稼過日子吧。”兒子哼哼兩聲,這耳朵進,那耳朵出,照舊溜溜達達,胡吃悶睡。 
   
    不久,老倆口給兒子娶了媳婦。原想兒子成了家,小倆口該合計怎么干活過日子了。哪知這個媳婦跟兒子一樣,也是好吃懶做,橫草不拿,日頭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動針線,不進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著滿頭白發,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滿心的話說給媳婦:“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要想日子過得好,勤儉是個寶。”兒媳婦把這話當成耳邊風,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過了幾年,老倆口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把小倆口叫到床前,囑咐再三:“要想日子過的富,雞叫三遍離床鋪。男當勤耕作,女應多織布...”話沒說完,老倆口一起去世了。 
   
    小倆口托鄉親埋葬了兩位老人,看看囤里糧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說:“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曬日頭。”女人說:“夏有單衣冬有棉,何必紡織到日偏。”小倆口一唱一和,早把兩位老人的遺囑忘到腦后了。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幾畝田地成了荒草園。家里柴米油鹽、衣被鞋襪,一天少似一天。小倆口還不著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懶的動手。又是花開花落,秋去冬來。地里顆粒無收,家里吃穿已盡。小倆口斷頓了,鄰居們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東家給塊饃,西家端碗湯。小倆口還在想:“討飯也能度時光。” 
     
    進了臘月,天越來越冷。到了初八這天,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叫花’。”小倆口屋里沒火,身上衣單,肚里沒食,蜷縮在涼炕席上“篩糠”。可四只眼睛還滿屋搜尋著。突然發現炕縫里有幾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來;又發現地縫里還有米粒,也都挖出來。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倆東撿西湊的弄了一把,放進鍋里。把炕上的鋪草塞進灶膛,就這樣熬了一鍋雜七燴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黃豆、小豆、高粱、干菜葉...凡能充饑的都放了進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來了。這時兩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誨,后悔沒有早聽進去,現在已經晚了。 
   
    正在小倆口悲切之時,一陣大風刮來,由于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爛不堪,被風一吹,“呼啦”一聲,房倒屋塌,小倆口被壓在底下。等鄰居趕來挖出來時,都已經死了,身邊還放著半碗雜豆粥。從此以后,鄉親們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家家熬一鍋雜米粥讓孩子們吃,并給孩子講這雜米粥的故事,來教育他們。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一直傳到現代。形成了臘月初八吃“雜米粥”的習俗。因這粥是臘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臘八粥”。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互聯網(2014-01-08)
0
下一條:春聯的習俗上一條:臘八節的習俗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