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泡桐成河南蘭考名片 蘭考樂器業面臨缺“材”

2012/8/15 15:14:02 點擊數: 【字體:

泡桐成河南蘭考名片  蘭考樂器業面臨缺“材”
蘭考樂器面臨“材荒” 商報記者 陳松 文/圖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蘭考百姓利用泡桐資源搞起了民族樂器,占據全國三成市場,年產值2億元。
    然而,10年多伐少栽,蘭考泡桐資源緊張起來,價格3年漲了近一倍。盡管蘭考人去年栽下20萬株泡桐,今年又栽20萬株,但有關人士表示:由于泡桐生長期較長,蘭考民族樂器業至少面臨10年瓶頸期。
    【溯源】
     泡桐成蘭考名片

    在蘭考有這么一句順口溜:“蘭考三大寶,花生、泡桐和大棗”。
    說起泡桐,就不能不提焦裕祿,因為蘭考還有這么一句話:“看到泡桐樹,想起焦裕祿”。
    蘭考地處黃河故道,歷史上黃河多次在此決口泛濫,風沙、鹽堿、內澇嚴重,當地人稱為“三害”。
    蘭考縣城關鄉朱莊村黨支部書記魏善民回憶說,焦裕祿書記來了之后,總是一個人騎著自行車下鄉,愛和年長的、經驗豐富的村民攀談,總結出了“扎針(種泡桐)貼膏藥(翻淤泥鋪沙丘)”治理沙丘的辦法。
    受土質等條件影響,蘭考泡桐材質輕柔,結構均勻,不翹不裂不變形。1992年,原輕工業部組織專家考察后認為,蘭考泡桐為國內制作古箏、琵琶等樂器面板的最佳材料,遂把蘭考確定為全國樂器音板定點生產基地。
    3月4日,記者趕到固陽鎮中原民族樂器有限公司時,工人們正在將50臺古箏裝車。“這些是新加坡的客戶預訂的,下午就要走了。”公司總經理代勝民說。
    在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一絲不茍地制作古箏和琵琶等樂器。代勝民指著一臺古箏說,古箏的音質好壞關鍵是看面板,用蘭考泡桐木制成的面板紋路勻稱,共鳴度高,透音性能好,音色絕佳。
    蘭考縣委書記黃道功曾對外宣稱:焦裕祿和泡桐都是蘭考的名片。眼下,全國以桐木為原材料制造的民族樂器,有90%來自蘭考泡桐。
    【傳奇】
    一位農民帶動蘭考樂器業

    “說起樂器產業如何興盛起來的,我們得感謝一個人:代士永。”蘭考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張坤峰說。
    上世紀70年代,蘭考人并不知道泡桐能做樂器,后來,泡桐被制作成燒火用的風箱,這些風箱在鼓風的時候,發出的聲音非常悅耳。
    上海樂器廠的一位技師來到蘭考,聽到這種聲音之后便說蘭考的泡桐很適合作樂器材料。這個消息在業內迅速傳開,上海、揚州等大民族樂器廠紛紛來蘭考進貨。隨著進貨的人越來越多,代士永就自己創辦了一個小型的泡桐板加工廠。
    生意越做越大,代士永萌發了辦樂器廠的想法。1988年,代士永聘請張連根為技師。后來,又聘 請了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的兩位教授為技術顧問,開始生產樂器。1993年,代士永和臺商投資兩千多萬元創辦了開封中原民族樂器有限公司,年產古 箏、古琴、琵琶、二胡等20多個品種的樂器上萬件,成為蘭考最大的民族樂器生產企業。
    在代士永的帶動下,蘭考的民族樂器企業發展到32家,31家企業集中在固陽鎮,年產樂器7萬件,年產值2億元。
如今,代士永已經去世,他的兒子代勝民接手了中原民族樂器有限公司。
    【問題】
    蘭考樂器業面臨缺“材”

    就這樣,20年來,蘭考泡桐作為民族樂器的上佳材料在業界遐邇聞名,生產出的樂器產品屢屢獲獎。但這一優勢將因泡桐資源漸漸“萎縮”跟不上市場的巨大需求而慢慢消失。
    “泡桐存材量少,而需求量卻連年攀升,價格自然要高,三年前,一立方米好點的泡桐才賣700元左右,現在都能賣到一千三四了。”代勝民說,更大的問題是,現在要找好木材,出再高的價也找不到了。
    其實,埋下“禍根”的就是蘭考泡桐的巨大需求量。“拿我們廠來說,一年的泡桐需求量大概是300多立方米,本地三十多個樂器廠加起來應是5000立方米左右,而這還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被外地企業收購走了。”代勝民說。
    于是蘭考泡桐數量從十多年前就開始大面積砍伐。張坤峰說,蘭考縣2006年農桐間作面積雖達46萬畝,但目前成材的泡桐量已明顯不多,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有爭,把有限的資源采取各種辦法從其他行業爭取過來。”代勝民說,現在各樂器生產廠家門口基本上都有這樣的公告:高價大量收購桐木,以質論價。
    “而這樣又導致另一種情況出現,都是我們廠家在相互飆價,價錢自然是越抬越高。”這種情況有些惡性循環的味道,蘭考樂器制造產業群正在進行著一場求“材”大戰。
    【探因】
    泡桐為何越種越少

    是什么導致了泡桐種得越來越少呢?
    “大家都種速生楊了,楊樹的生長周期比較短,利潤更高。”張坤峰說。
    固陽鎮范場村村民孔令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棵泡桐需要長10年才能達到樂器廠的要求,也就是說樹干直徑在48厘米到52厘米之間,這樣的樹,也就只有半立方米左右,最多能夠賣到700元。
    如果種植一棵楊樹呢?成材最多5年左右,因為楊樹長得比較高,材積也大,一棵大些的樹就能有一立方米左右,它的價格和現在的泡桐差不多,即使按照1000元計算,一棵樹就是1000元。如果你是農民,你也知道種哪個更劃算。
    “還有個原因就是,泡桐上面散開較大,因此它的間距也較大,一般30米往上,才不會影響地里莊稼的陽光,而楊樹則是向上長,就是10米一棵也沒什么問題,這樣一來,種楊樹就更劃算了。”張坤峰說。
    現在,到農田可以隨處看到大面積的楊林,而桐林幾乎找不到。
    作為蘭考縣民族樂器產業群的帶頭人和縣人大代表的代勝民感言:“現在如何能把農民種泡桐樹的積極性帶動起來是一個問題。”
    【影響】
    面臨至少“10年瓶頸”

    好在蘭考人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將關系到蘭考制樂業的生死存亡。
    面臨這種情況政府不能不管,蘭考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張坤峰說,蘭考正在籌集各個方面的力量來補種栽種泡桐。
    蘭考縣林業局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年共種植泡桐20萬株。“這些全都是政府出資,買來樹苗,由政府工作人員種在道路兩旁和空閑地上的。”張坤峰說,“但是種植的數量還不足以彌補泡桐的需求量。”
    記者在蘭考縣林業局采訪時,張坤峰正在鄉下栽樹。等了好久,辦公室才回來一位工作人員,他對記者說,現在林業局的工作人員都下鄉栽種泡桐,根本沒時間來辦公室,他也是聽說記者來采訪,臨時從鄉下回來的。
    該工作人員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縣里又栽種泡桐20萬株。即使栽種了這么多的泡桐,從目 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來看,蘭考民族樂器產業這種資源危機仍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些泡桐還需經過十余年的生長才能成可用之材。”代勝民說,蘭考樂器制造業 至少要經歷10年瓶頸期。
    【觀點】
    是災難也是行業洗牌機會

    “現在我們拿泡桐除了直接從農民手里收購,有時候遇到資源階段性緊張的時候,還不得不從‘行戶’手里高價拿貨。”代勝民說,這批人就是專門從事泡桐中介買賣的,很多泡桐都囤積在他們手里,價錢較高。
    對于蘭考這種現象,河南戰略經濟學會專家王金成認為,從本質上講,這是市場經濟的一種必然結果;而從蘭考地方來講,泡桐是當地的名片,政府不能不進行干預。
    “我本人倒認為,這雖然是蘭考樂器產業的一次災難,也是一次行業洗牌的好機會。”王金成說,據 他了解,蘭考固陽鎮的民族樂器企業固定資產在4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6家,其余的是小企業和家庭作坊。在市場經濟里,這些小企業小作坊的抗風險能力自然較 弱,能夠生存下來的,則是一些較有實力的企業和品牌制樂廠,有利于蘭考樂器產業的長遠發展。
    王金成同時還說,但蘭考地方也不能坐視不理,政府投資栽泡桐的做法就很好,另外,政府還應該積極支持企業度過這段瓶頸期,給他們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給予適當政策補貼,積極引導企業尋找新的替代木材。(原標題:泡桐樹伐多栽少 蘭考樂器面臨“材荒”)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記者:陳松      2008.3.10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