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0日,人民網刊發消息《全國農村門球大聯動將從河南啟動》:“中國門球協會日前發出通知,5月至10月在全國開展2011年全國農村門球大聯動活動。全國啟動儀式將于8月8日即全民健身日在中國門球之鄉、河南省新安縣舉行……”
在新安縣,無論城鄉、廠礦還是學校,也不分老、中、青、少,一年四季中,都有人打門球。小小門球給當地人帶來健康,也讓大家養成了尊老敬老愛老的習慣。
開始:“舶來品”在新安縣扎根
1987年,幾十名老人在新安縣老縣城大操場上挖地基、拾磚頭,他們忙活了數十天后,工程終于結束——新安縣第一塊沙土門球場建成。
誰也沒有想到,在20余年后,這項當時剛從國外傳進中國不久的新興運動會發展為當地的第一大運動項目。
門球,是高爾夫球與臺球的“混血兒”,始于法國,后來傳入英、意、美、日等國。
1986年3月,洛陽市召開專門會議培訓各縣門球運動骨干。新安縣派去參加培訓的人回來后,在老縣城的大操場上掃了一片空地,用爐渣撒線,把小木棍插在地上當球門,組織老年人學打門球。這就是新安門球運動的開始。
發展:門球在新安縣“遍地開花”
由于運動量不大,一般人認為門球是最適合老人的運動。到新安縣看看,你肯定會大吃一驚。
在新安縣石寺鎮,隨便問當地農民:“農閑的時候,你們干些啥?”許多人都會回答:“打門球。”再到村學校里去問問:“學生們放暑假的時候,組織啥活動沒有?”老師們保準會告訴你:“組織孩子們打門球!”
新安縣門球協會給我們提供了一份數據:目前,全縣總共有300多支門球隊,遍布縣城和各個鄉鎮,其中少兒門球隊百余支,農民門球隊數十支,常年參與門球運動的有四五千人。
門球是怎樣在新安縣“遍地開花”的呢?
據新安縣門球協會主席王作民介紹,1996年前,門球活動只局限在縣城,后來,慢慢向鄉鎮、農村、學校發展。最后,門球成為當地群眾閑暇時最愛的運動。
小小門球,在新安縣掀起經久不衰的全民健身熱潮。
榮耀:新安縣門球愛好者為國爭光
隨著參與人數的猛增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喜愛門球運動的當地百姓已不滿足于鍛煉身體,他們還想邀請全國各地的門球高手前來切磋球技。
苗春玲在退休后的第3年拿到了門球國家一級裁判的證書。在新安縣,目前共有8名門球國家一級裁判,其中女裁判有4名。
苗春玲從門球愛好者成為一名專業的門球裁判,得益于新安縣經常舉行全國和省市重要門球賽事。
2005年,新安縣承辦了全國少兒門球賽;2006年和2010年,舉行了兩屆全國老年門球賽。“基本上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比賽,天天有活動。”王作民說。
高水平的賽事,不但鍛煉出了像苗春玲一樣的專業的裁判,也為熱愛門球的新安縣人掙來了無數榮耀。2006年4月,在全國門球錦標賽中,新安縣實驗中學 的教師宋超峰榮獲個人單打冠軍,后被中國門球協會選入國家集訓隊。宋超峰后來參加了在韓國舉行的第九屆世界門球錦標賽,摘得季軍,為國爭光。
和諧:門球賽讓當地人更團結、更熱心
體育運動,除了強身健體外,還能陶冶人們的情操。
連續舉辦國家級賽事,讓新安縣有更多機會在前來參賽的全國各地選手面前展示。
大賽舉行期間,新安縣城里的出租車司機爭著當義務接送運動員和裁判的熱心人;無數青年人當起志愿者,為賽事參與者和觀眾服務……
2006年9月,新安縣被中國門球協會授予“中國門球之鄉”稱號。開封、鄭州、漯河等地的門球愛好者到新安縣取經,探索當地成為“中國門球之鄉”的奧 秘。許多人回去后都會提一條:“球場上積極、認真、謙和的好風尚,被新安縣人搬到了球場外。”(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鄧超 通訊員 王亞飛 文/ 圖)
【原標題】小小門球,掀起新安縣居民健身潮
來源:洛陽網-洛陽晚報 作者:鄧超 2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