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安縣:黃河泥放異彩 千人玩石頭 書法卷城鄉
2013/2/22 10:38:4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大河網-河南日報農村版報道:前不久,在新安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江蘇蘇州一位姓張的商人專程到新安來,通過當地的一位好友,花費3萬多元選購了 一方澄泥硯、一幅書法作品和一方圖案精美的黃河奇石。他滿意地說:“新安獨有的文化特色讓我神往已久。硯臺添雅、書法添香、奇石添趣,我很高興!有機會還 要帶朋友過來,讓他們也來感受新安的文化魅力!”
張先生的話道出了很多外界人的心聲。如今,新安的澄泥硯、書法和奇石已成為該縣文化產業的突出亮點,也成為引領該縣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耀眼旗幟。
一捧黃河泥也能放異彩
澄泥硯是我國歷史四大名硯之一,唐宋時曾為貢品,與端硯、歙硯、洮硯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硯。
上世紀80年代起,新安民間工藝美術界志士,立志挖掘古代制硯的工藝技術,傳承這一歷史文化瑰寶。經歷多年的艱難探索,他們終于在 繼承制硯的古老工藝、技術的基礎上,融合現代科學手段,探索整理出一套獨特的制硯工藝,使這一傳統文化產品得到恢復和繼承,生產規模也由小到大,逐漸發展 壯大。目前,該縣制作澄泥硯的廠家已發展到了8家,開發品種300余個,年產量達6萬方左右。
如今,該縣澄泥硯除了仿古類外,還開發研制出了六大類別數百種款式的新品。在三大名石硯的石材已基本枯竭、發展舉步維艱的情況下,唯新安澄泥硯一枝獨秀,仍在不斷創新和發展,幾乎每方澄泥硯的背后都有一段傳奇。
小村子近500人玩石頭
劉永順是聞名新安縣的農民奇石收藏家。走進劉永順的奇石館,記者看到,身穿深色唐裝的他正和兒子一起研究奇石。坐在一方方精美的奇石中間,劉永順興致勃勃地對我們講起他的石頭,講起每一塊石頭的來歷、石頭上圖案的含義。
下孤燈村總共八百來人,像劉永順這樣玩石、賞石,又從石頭中獲取經濟利益的,就有近500人。僅奇石一項,全村年收入可達300萬元以上。下孤燈村成為洛陽市有名的“小康村”、河洛旅游線上聞名的“特色藝術村”。
村支書王慧敏說,下孤燈村離黃河灘很近,觀賞石資源豐富。自1993年村民王天良在上海舉辦的全國奇石藝術展上以2000元賣出一 塊奇石起,奇石文化逐漸在村中興起。1999年,村子把每年的10月15日定為“奇石文化節”,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屆黃河奇石博覽會。2009年,下孤燈村 被授予“特色文化藝術村”稱號。今年,村里又投資160萬元建成了大型奇石文化廣場,為奇石產業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書法浪潮席卷城鄉
在新安縣,從城區到鄉村,從廠礦到學校,“人人練書法,家家掛書法”的情景幾乎隨處可見。更令人驚奇的是,理發師的屋里可以看到寫字的書案;個體診所的醫生竟然是國家級書法家協會會員。
新安是2009年10月被命名為“中國書法之鄉”的。在獲得“中國書法之鄉”桂冠的一個月之后,由中國文聯、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主 辦的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獎揭曉,縣里年僅27歲的書法家陳花容一舉奪冠。在書法藝術的感召下、在縣書協的倡導下,群眾習練書法蔚然成風,如今該縣 書法研習者近萬人。今年以來,全縣組織開展書法大型活動30多次,創作書法作品4000多幅。(原標題河南省新安縣:硯臺添雅 書法添香 奇石添趣)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農村版 作者:黃紅立 2011-12-20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