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雕之鄉河南南陽獨山玉享譽海內外
2013/2/22 15:23:3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珠寶玉雕工藝品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晶,是文化藝術中的瑰寶。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珠玉雕在文明的進程中,發揮著極其獨特的政治、文化、經濟、藝術、歷史傳乘和社會表現。河南悠久、深厚的玉雕文化積淀和豐富的玉雕資源,奠定了河南在我國珠玉雕產業中的優勢地位。
一、河南玉雕產業發展歷史與現狀
河南玉雕歷史悠久。河南玉雕業始于新石器時代晚期,成于春秋戰國,興于漢、宋、元、明、清,而盛于今。尤以南陽獨有的獨山玉,最為出名。以其得天獨厚的天然秉賦,色澤充盈,晶瑩剔透,品質脫俗,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享譽海內外。
據《河南省志》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河南省玉雕業仍局限在南陽地區。50年代,經過互助組、生產合作社運動,把個體玉雕手工業者組織起來,建立了河南省工藝美術試驗廠、南陽玉器廠、南陽玉礦、鎮平縣玉器廠、新密玉器廠、沈丘玉雕廠等,并組織經驗交流會,切磋技藝,培養人才。至1965年玉雕企業已有職工近千人,創作題材和工藝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文化大革命”初期,傳統題材受到批判,玉雕業陷于停滯狀態。到1971年國務院召開擴大輕工業產品出口會議后,才又得到恢復和發展。同時許多縣,公社也紛紛建廠生產玉器,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已有大小玉器廠60多個,從業者6000余人。1980年輕工部在河南焦作召開全國輕工技術比賽會和玉雕五大類優秀產品質量鑒定會,對河南省玉雕業的發展和玉雕技術的提高都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1983年后玉雕產品可由多個口岸出口,以及旅游業的發展,給玉雕行業的生產銷售帶來了新的機遇。
改革開放進一步加強了玉文化的研究和玉產業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僅南陽就集中各種玉雕加工企業1萬余戶,從業人員40萬人,經營門店1萬家左右,生產加工的玉雕產品有12大類,3000余個品種,創造了一批工藝精湛、氣勢非凡,精妙絕倫的藝術佳品,先后獲得省優、部優和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F在,玉雕產品暢銷亞、歐、美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45億元以上。 鎮平縣是全國聞名的玉雕之鄉。全縣85%以上的鄉鎮有玉雕加工業,玉雕經營網點遍及全國各地。十幾個鄉鎮的經濟收入85%以上來自玉雕加工。其中以石佛寺鎮為核心,全鎮22個行政村,5萬人,玉雕加工專業村就有14個,直接從事加工的就有2萬多人,村村機器響,家家琢玉聲。“U”型玉雕灣中心市場和附近16個村首尾相連,形成14公里長,4000多家加工企業(以家庭作坊為主), 5000多個門店,產業主體突出、市場交易繁榮的玉雕加工、貿易一條街。能工巧匠精心設計、精心雕琢的人物、花鳥、山水、器皿、首飾等20大類8000多種玉雕工藝品。加工玉雕品種由過去單一的獨山玉,發展到現在的白玉、岫玉、綠松石、翡翠、阿富汗玉、青金石、蘭紋石、碧玉、孔雀石、綠玉、陵玉、芙蓉玉、水膽瑪瑙、水晶、紅寶石、藍寶石等300多個品種。已基本形成了城鄉結合、專副結合、協調發展的經濟鏈產業基地。
新密市依托出產密玉和交通方便的優勢,在傳統密玉加工的基礎上,注重人才培養,舉辦玉石雕刻專業學校——新密市玉雕學校,在校生規模3000多人。通過人才培養,逐步形成了玉雕、牙雕等專業化人才隊伍,雕刻材料種類也由密玉拓展到現在常見的各種玉料。
“中國玉雕出鎮平,鎮平玉雕銷全國”是因為每年的廣交會上,鎮平玉雕參會產品的數量、檔次和銷售額,都名列業內榜首。1995年3月,農業部和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等五部門聯合命名鎮平縣為“中國玉雕之鄉”。鎮平是中國唯一的玉雕之鄉。自1993年起,鎮平經國家相關部門批準,每年舉辦一屆“中國鎮平國際玉雕節”,截止2001年,鎮平成功的舉辦了八屆玉雕節。公元2002年,“中國鎮平國際玉雕節”提檔升級,升為南陽市節,易名為“中國南陽(鎮平)玉雕節”,仍由鎮平縣具體承辦。截至2006年,已成功地舉辦了五屆“中國南陽(鎮平)玉雕節”。玉雕節期間,玉雕行業專家學者也都云集鎮平,研討玉雕理論,切磋玉雕技藝。并在玉雕行業專家學者的指導下,還成功地舉辦“玉雕精品展評會”、“玉雕產品展銷會”、“中國玉文化研討會”、“玉雕獲獎作品現場拍賣會”。河南省“陸子岡杯”暨全國“天工獎”河南參賽精品展評會也在鎮平玉雕節中召開。“玉雕搭舞臺,經貿唱大戲”,連續13屆“玉雕節”經貿洽談合作項目總計達700多項,經貿成交額高達40多億元,引資高達30多億元。每年的玉雕節,都有來自外國的客商參加節會。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南陽、鎮平、新密等三大玉雕產業集聚基地,同時隨著河南區域經濟的發展,在以上三大基地的帶動下,又興起了安陽、尉氏、鄭州等新興玉雕加工聚集區。
二、利用資源優勢,打造玉雕業強勢
河南在地質構造上跨越華北與揚子兩大板塊及其拼接結合帶——秦嶺—大別造山帶,由于華北與揚子兩大板塊的俯沖碰撞,使得地質結構極其復雜,巖漿活動及變質作用極其強烈。各類變質巖、片麻巖—孔達巖系、火山巖、花崗偉晶巖、基性和超基性巖分布十分廣泛,為各類玉雕資源的產生提供了優越的地質條件,特別是高檔的寶石和玉石更有其良好的產生地質背景。據調查統計,河南現已發現玉雕礦40多種。其中: 寶玉類:有鉆石(金剛石)、祖母綠或海藍寶石(綠柱石)、紅柱石、紅藍寶石(剛玉)、電氣石、石榴子石、黃玉、水晶、橄欖石、鋯英石、尖晶石、方柱石、磷灰石、綠簾石、十字石、藍晶石、鋰輝石、透輝石、透閃石、青金石、金紅石、琥珀、冰洲石、煤晶等品種; 玉石類:有獨山玉、虎睛石、密玉(河南玉)、梅花玉(汝州玉)、伊源玉、吉祥玉、墨綠玉、息縣玉(蔡州玉)、紫云玉、軟玉、綠松石、瑪瑙、玉髓、蛋白石、芙蓉石、仙主玉、回龍玉、工藝螢石等品種; 彩石類:有漢白玉、雪花玉、芙蓉紅、米黃玉、云花、重陽玉、珊瑚玉、墨玉、菊花石、木紋玉、水鎂石等品種; 硯石類:有天壇現(盤谷硯)、黃石硯石、黃龍硯石等品種。
由于玉雕所特有的經濟價值、文化內涵和資源稀缺等特性,決定了它具有高附加值的資源屬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其高附加值屬性?把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強大的產業經濟優勢,這是玉雕產業發展的中心議題。
1、抓源頭——摸清玉雕資源現狀。為了做好河南玉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工作,河南省珠玉雕首飾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先后組織專家到獨山玉礦山、密玉礦山、虎睛石礦山、伊源玉礦山等十幾處玉雕礦山進行實地考察;詳細了解各品種玉雕礦點的地質勘查、資源儲量、開采技術、資源利用率、市場需求等情況。對沒有進行現場考察的礦點,及時從地質一線工作人員中搜集相關信息資料、礦物標本,進行綜合匯總分析、論證,提出科學性結論,并與當地民間發現和開發相印證。通過一年多的工作,初步摸清了河南境內41種玉雕礦物品種及礦床區位。對玉雕資源的地質工作,河南寶協積極建議各級政府投入一定的財力做一些基礎性地質工作,了解和掌握玉雕資源的品種儲量、成礦規律、資源利用前景等勘查,為玉雕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奠定基礎。同時,按照不同玉雕資源礦種的地質工作程度、開采現狀、市場需求和前景制定規劃。先易后難,先管后采。實行開采、限制和保護并舉的方針,以資源的市場供給量調控資源的市場價格,充分發揮優勢資源經濟價值,延長資源的開采供給壽命,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之路。
2、抓加工——提高玉雕資源經濟價值。河南寶協近幾年來,致力于玉雕加工業的全面提高。先后在鎮平縣寶協、新密市玉雕聯合會以及南陽玉器廠等近20個玉雕加工企業召開設計、琢磨、雕刻大師等人員座談會,結合國內行業發展現狀,就如何培養人才、提高工藝水平、產品設計創新、原料的利用與市場調劑等進行專題座談,共同探討行業的發展大計。通過鎮平縣寶協高層玉雕人才培訓基地的高級人才培訓工程、新密市玉雕聯合會的學術研討會、南陽拓寶公司的“傳幫帶”工程等,使培養新人、創作玉雕精品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3、促流通——搭建玉雕加工品的經營平臺。從2003年開始,河南寶協與南陽市人民政府合作,聯合主辦南陽(鎮平)國際玉雕節,不但組織南陽、鎮平區內玉雕加工企業參加,還組織河南其他玉雕加工企業積極參加玉雕節展評活動;堅持舉辦“陸子岡杯”玉雕精品展評和專家點評等學術活動,既豐富了玉雕節的活動內涵,提高了節會檔次;又為河南廣大玉雕加工企業提供產品展示和對外交流的平臺。還適時組織玉雕精品拍賣,通過競拍追高了產品的成交價格,創出了行業品牌;突破了傳統的經營理念,引入一股營銷的時代新風。更奠定了河南玉雕在國內外的強勢地位。
4、大聯合——聯合國內外協(學)會、科研、教育、企業等組織,召開“全國寶玉石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研討會”,從玉石資源的保護入手,合理利用,科學開發,放大資源效能。依托中國珠玉雕首飾行業協會以及各省協(學)會在產業政策、市場、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信息優勢;發揮科研、教育等機構組織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技術集約優勢;調動企業、從業人員等創造性,突出其在產業市場的主體性;逐步營造以產業市場為主體的統一協作平臺,建立打造玉雕業強勢品牌的新機制。
5、善創新——玉雕產業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創新是藝術發展的動力,是藝術的生命。玉雕業要發展必須推陳出新,既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又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推出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產品,才能更快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這就要求我們用科學的頭腦,超前的意識,不斷涌動著的創作激情,去更深刻的感悟社會人生。設計創意要構思巧妙,取勢造型,依質布局,因色取俏,舍繁求簡;精品呈現要主題鮮明,造型生動,品類新穎,意趣盎然,具有觀賞性、可讀性。像南陽獨山玉《浴》。就是一件既浪漫又真實的玉雕佳作,作者利用獨山五的黑白兩色,塑造一位妙齡少女正在脫衣洗浴的動作,那少女的軀干,白晰豐滿,惟妙惟肖,十分動人。少女的頭部和上臂被尚未脫去。(原標題:河南玉雕特色產業的發展)
來源: 國土資源報 作者: 劉長秀 2008-5-9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