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的鎮平玉雕歷史悠久,博采南北之長,雕刻工藝生動逼真,形神兼備,文化底蘊深厚,形成獨有的風格,享譽海內外。鎮平縣也被譽為“中國玉雕之鄉”。
歷史悠久 列入國家“非遺”
鎮平玉雕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出土文物考證,鎮平人制作和使用玉器的歷史被鎖定在4000年前。秦漢時期,鎮平為關中通往江淮的要道,秦晉文化和吳越文化在此交融,孕育出獨特的鎮平地域文化,推動了玉雕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張衡《南都賦》曰:“其寶利珍怪,則金彩玉璞,隨珠夜光,珍羞瑯瑯,充溢園方,琢雕狎獵,金銀琳瑯。”真切地描繪和反映了南陽玉雕頗具規模的生產狀況。另據《鎮平縣志》記載:宋、元兩代玉雕生產開始漸具規模,明代和清代以來,玉雕已成為一大產業。2008年6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鎮平玉雕”名列其中。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近些年,鎮平玉雕產業迅速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輝煌。1995年,農業部和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等5部門聯合命名鎮平為“中國玉雕之鄉”。
屢獲大獎 聞名中外
鎮平玉雕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使鎮平玉雕形成了獨有的風格。
鎮平玉雕主要以獨山玉為主料,其雕刻手法多樣,主要有線刻、薄意、圓雕、凹雕、俏色雕、內雕、透雕等。其中內雕和透雕是鎮平仵氏家族的傳世手工藝,被稱為中國玉雕工藝一絕。民國初年,鎮平縣石佛寺鎮大仵營村民間藝人仵永甲,制作的玉雕工藝品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蜚聲中外。20世紀80年代仵氏第八代傳人仵應汶雕琢的獨玉“九龍轉動花薰”被列為國家級珍品,陳列于人民大會堂河南廳。
據悉,雙層轉動翡翠“哪吒鬧海”,榮獲國家工藝美術百花金獎;20世紀90年代“萬里長城”、“鹿鶴同春”等30余件精品先后榮獲國家級、省級獎項;2009年,全國玉雕最高獎“天工獎”評選,鎮平玉雕榮獲金獎7件、銀獎9件、銅獎12件……鎮平玉雕以其豐厚的文化積淀和獨具特色的個性產品而飲譽海內外。
練好“內功” 再續輝煌
鎮平玉雕產業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鎮平人可謂是幾番拼搏。鎮平縣政府為之搭建平臺,請進外商,現在玉雕產品遠銷美、日、德等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走俏國際市場。
“在玉雕產品走向世界的步伐中,也并非是盡善盡美的,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探討和完善。”鎮平玉雕國家級傳承人仵海洲說,鎮平玉雕要想真正走向世界,要想讓“中國玉雕之鄉”這塊牌子永放光芒,首先得練好“內功”。練好“內功”的重中之重便是人才和技術力量的儲備。同時,要注意包裝,不能讓一流的產品穿著三流的衣服。
仵海洲說:“鎮平玉雕,已讓玉雕文化走出了國門,步入了世界,但更期待鎮平玉雕能夠棄之瑕疵,再續輝煌。”(原標題:南陽:鎮平玉雕 走向世界)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20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