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安陽縣曲溝‘抬閣’堪稱中華一絕!完全應該獲得‘中國抬閣文化之鄉’稱號。”
圖為3月20日安陽市民間藝術團在安陽縣曲溝表演抬閣節目。
“安陽縣曲溝‘抬閣’堪稱中華一絕!完全應該獲得‘中國抬閣文化之鄉’稱號。”
3月20日,前往安陽參加“中國抬閣文化之鄉”考察驗收的9人專家組組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夏挽群,在結束了為期兩天的考察后對記者說,抬閣、背閣這種民間藝術在全國各地廣泛流行,但其根都在中原,中原當舉豫北,豫北數安陽。安陽縣曲溝才是抬閣的發源地。曲溝抬閣很華麗、很奇特、很具有地域特色。
據悉,安陽縣現有抬閣表演隊120余個,僅曲溝鎮就有16個,能同時出動200余架抬閣,表演藝人達1000多人。近幾年,曲溝抬閣大膽走出安陽,走向全國,繼1994年在北京圓明園表演成功之后,曲溝抬閣的足跡遍布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天津、杭州、濟南、長春等全國各大城市,被稱為“華夏一奇”、“中華絕藝”。
□相關鏈接
抬閣的起源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安陽曲溝一帶戰亂頻繁,被人稱為“干戈溝”。有一年,孔子周游列國途經此地,有感于當地民風淳樸,便用老家曲阜之 “曲”代替“干戈”,將其更名為“曲溝”,不僅希望兩地結緣,同時希望曲溝遠離戰爭。孔子臨行時,村民們擊鼓相送,并選擇唱歌好的男童、女童,由眾人抬到高桌上,邊行邊唱,以讓遠去的孔子能回望到高桌上的歌舞。
后來,村民們在喜慶自娛時,仍沿用了這種歌舞形式。因為是抬著歌舞,故名“抬歌”。經過不斷的傳承演變,后來,藝人們將高桌裝飾成亭臺樓閣的樣式,給人以空中樓閣、云里霧里的感覺,故更名為“抬閣”。又因在高臺上演出,也稱“臺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抬閣藝人們的制“閣”手法不斷創新,“閣”也逐漸向高、峭、奇、險、美的方向發展。抬閣藝術已發展成為集戲劇與雜技為一體,集木藝、鐵藝、畫藝、扎藝、布藝等于一身的成熟的高臺表演藝術形式。(原標題:安陽縣競逐“中國抬閣之鄉”)
來源:河南日報 200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