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是中國古代一位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家,尤其是他的以“人”為核心的哲學(xué)理念,大大地豐富了古代的思想寶庫。他相對相輔的思辨和寓言以及文學(xué)成就,都為后世留下了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他被譽為“文哲大師”是在情理之中的。
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之所以獲得成功,被后世追念,除了本人的思想積淀和生活磨煉為其主要原因外,其生存、生活的環(huán)境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因此,尋找莊周故里對莊周思想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學(xué)術(shù)意義。
莊周故里在哪里
莊周故里在哪里?雖然莊周生活的年代距今已逾兩千年,雖然記載多簡樸,易生歧解,但經(jīng)縝密研究,仍是有跡可尋的。近年來出版的兩部地圖,皆標明了莊周故里所在。一是由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年版)中,在河南省商丘地區(qū)民權(quán)縣東北的順河鄉(xiāng)東,標注了“莊子井”,在其南5公里處標有“莊周墓”;一是1991年1月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地圖冊》中,在民權(quán)縣順河鄉(xiāng)東直接標明了此地為“莊周故里”。我們認為,這種標法是科學(xué)的,是有歷史文獻根據(jù)的。
最早提到莊周故里的文獻是《史記》。在《老子韓非列傳》中說:“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史記》雖說出了莊周是蒙人,并未言明蒙在哪里。至唐代,《史記》三家注則給予了明確說明。《集解》說:“《地理志》蒙縣屬梁國。”《索隱》云:“《地理志》蒙縣屬梁國。劉向《別錄》云:“宋之蒙人也。”《正義》曰:“郭緣生《述征記》云蒙縣,莊周之本邑也。”三家注一致認為,莊周是梁國蒙縣人。按,以《漢書·地理志》所說的梁國,領(lǐng)睢陽、碭、杼秋、蒙、已氏、甾、虞、下邑八縣,治睢陽。應(yīng)是以今商丘市南之睢陽區(qū)為中心,東起今河南省永城市北,南到今河南省柘城縣南,西到今河南省民權(quán)縣東北部,北到今山東省曹縣南。正位于今豫東和魯西南的交界處。這里也正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宋國的中心地區(qū)。《漢書·地理志》“梁國·睢陽”下班固自注曰:“故宋國,微子所封。”所以劉向《別錄》則云莊周是宋人。這種說法與莊周是梁國蒙人的說法是一致的。至于梁國的蒙縣在哪里,據(jù)《漢書·地理志》“梁國·蒙”下班固自注:“獲水首受甾獲渠,東北至彭城入泗……莽曰嘉谷。”按,獲水正從蒙城南通過,所以蒙縣城即在漢之睢陽以北,距今之商丘市東北約十余公里處。可見漢代之蒙縣與漢代之睢陽相近,地在睢陽(今商丘市南的睢陽區(qū))以北。這里所說的應(yīng)是漢之蒙縣城的所在地。而蒙縣所轄范圍,南為今商丘市北,北為山東省曹縣南部,而西到今民權(quán)縣的東北部。這里正是莊周的里籍所在。唐成玄英的《南華真經(jīng)注疏》中則明白無誤地指出:“其人姓莊名周,字子休,生宋國睢陽蒙縣。”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序錄》云:“莊子者,姓莊名周,梁國蒙縣人也。”
正因其是梁國蒙縣人,歷來又有“蒙莊”之稱。晉人潘岳《悼亡詩》之二:“上慚東門吳,下愧蒙莊子。”柳宗元《夢歸賦》則曰:“蒙莊之恢怪兮,寓大鵬之遠去。”白居易又有“齊物學(xué)蒙莊”之名句。
莊子故里在蒙縣
莊子既是蒙縣人,那么,莊周故里應(yīng)在蒙縣的什么地方?這在文獻中也是可以尋找的。《左傳》莊公十二年曰:“秋,宋萬弒閔公于蒙澤。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杜注:“蒙澤,宋地,梁國有蒙縣。”《疏》曰:“宋之蒙澤,楚之乾溪谿,俱在國內(nèi)。”可知,蒙澤是一地名,其地在蒙縣境內(nèi)。《水經(jīng)·汳水注》曰: “汳水又東逕貫城南……(貫城)在蒙縣西北。”《括地志》“曹州·濟陰縣”下曰:“故貫城即古貫國,今名蒙澤城,在曹州濟陰南五十六里。”按,唐代濟陰在今山東曹縣西北。從濟陰向南五十六里,即至今之民權(quán)縣順河鄉(xiāng)一帶,此地應(yīng)是蒙澤所在地。所以南宋祝穆的《方輿勝覽》中說:“考城東有蒙澤,乃莊周之故里也。”羅泌《路史》也說:“蒙即考城,為莊子生處。莊周故里必有所據(jù)。”按,考城即秦之甾縣,東漢改曰考城,城在今民權(quán)縣城東十余公里處,至清乾隆十九年重修《歸德府志》明確指出:“莊周故里在考城東的古蒙澤。”又有睢陽李蘊修抄本《歸德府屬全志》“考城”下曰:“蒙城在 (考城) 東三十里乃莊周故里。”(佚名撰《歸德府屬全志》不分卷,李蘊修抄本至雍正四年。鄭州大學(xué)圖書館有館藏本) 考城東三十里與濟陰南五十六里,其交叉點實應(yīng)在今民權(quán)縣之順河鄉(xiāng)以東的附近地面。前者記載是以濟陰為起點向南五十六里是蒙澤,后者記載是以考城為起點向東三十里為蒙澤,如此,蒙澤之地理位置,則不言自明。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說的蒙澤是一個地名,并非是一個大澤,依《左傳》莊公十二年那條記載,說宋萬殺閔公于蒙澤,并在其城門擊殺了仇牧。可見蒙澤是一個地名,不能與盟諸澤相混。在《尚書·禹貢》中曾有“導(dǎo)荷澤,被孟豬”的記載,孟豬又稱盟諸澤,在今商丘市東北。后世有人將盟諸澤混稱為蒙澤,這是不確切的。從諸文獻記載中可知,孟豬,自古《爾雅》作“孟諸”,《周禮》作“望諸”,《史記》作“明都”,《漢書》作“盟豬”,從不與蒙澤相混。
莊周故里為蒙澤,不僅有文獻記載為據(jù),而且在古蒙澤的所在地,留下了許多有關(guān)莊周的傳說和遺跡。在今民權(quán)縣順河鄉(xiāng)東的青蓮寺村 (此村名以唐代青蓮寺而得名,非戰(zhàn)國時期的原名) 的北街,原有古宅一處,傳說為莊子所居,呼為莊子胡同,故居南端為莊子講學(xué)堂,后毀于水災(zāi),今蕩然無存。在其東南隅,有一口水井,水井深數(shù)丈,井壁堅如文石,光澤似黑玉,泉清而味甘,傳說為莊子生活汲水之井。此處已由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中標明為“莊子井”。在其以南5公里的民權(quán)縣老顏集鄉(xiāng)唐莊村東,有“莊周墓”,現(xiàn)存墓冢高2米,面積約20平方米,墓前有乾隆五十四年重修莊周墓碑,碑高1.8米,寬0.67米,陽刻“莊周之墓”,陰刻重修莊周墓碑記題名。
以文獻記載為主,輔之以歷來的口碑傳說,皆可證明莊周故里在蒙縣之蒙澤。文獻上一說莊周是宋人,那是說他的里籍在戰(zhàn)國時代屬宋國。一說他是蒙人,那是說他的故里降至漢代屬梁國的蒙縣。一說他是蒙澤人,那是直接說出了他出生的具體地點——蒙縣之蒙澤。三者并無任何矛盾。
戰(zhàn)國時期的蒙澤,地處宋國的中心地帶,土地肥沃,綠草茵茵,宜于農(nóng)業(yè)。其東為齊魯,西有韓、魏,北有趙地,南近楚國,不僅是政治、經(jīng)濟、軍事的要沖,同時這里有著長期的文化積淀,是當(dāng)時的文化交流和名士交往的勝地。《漢書·地理志》說宋地是“其民有先王遺風(fēng),重厚多君子,好稼穡,惡衣食,以致富藏”。這正是孕育莊周思想的沃土。(原標題:莊子故里覓蹤)
來源:商丘網(wǎng)—商丘日報 作者:李民 20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