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河南將軍故里新縣:紅色文化綻放迷人魅力

2012/8/16 9:05:17 點擊數: 【字體:

河南將軍故里新縣:紅色文化綻放迷人魅力
金蘭山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縣域頻道11月18日訊(記者 王亞南 郝紫薇)河南新縣以紅色文化為龍頭,確立“讓將軍之光永遠輝煌新縣”的理念,將紅色思想教育基地建設納入文化改革發展總體規劃,投資近10億元完善了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創建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5個,建成了遍布全縣、布局合理的紅色教育基地網絡。
      
    紅色資源彰顯歷史厚重

      
    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結合部,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將軍縣。在血與火的歲月中,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當時不足10萬人的新縣,獻出了5.5萬人的寶貴生命。
      
    這里紅色遺跡星羅棋布。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舊址、鄂豫皖軍委航空局舊址等7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1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365處革命歷史紀念地,形成了遍布全縣、布局合理的紅色教育基地網絡;這里鐫刻著歷史。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從這里起飛;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個航空局在這里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屆體育運動會在這里召開;鄂豫皖邊區第一支農民革命武裝在這里誕生……
      
    厚重的紅色歷史,耀眼的將軍光芒,賦予了新縣眾多榮耀。散布在新縣境內的革命遺址遺跡,處處銘刻著革命老區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而英勇奮斗的光輝歷程,蘊含著新縣人民不屈不撓、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
      
    新的時期,如何確保紅色精神薪火相傳,讓將軍之光永遠輝煌新縣?“不管財政多困難,我們都會想方設法加大投入,開發利用好紅色資源,建好紅色陣地,打好發揚革命傳統、弘揚將軍精神的堅實基礎。”新縣縣長楊明忠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新縣紅色資源得天獨厚,是國家“1231”紅色旅游工程開發的重點,又是河南首批8個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之一。為此,新縣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打響紅色旅游開發大戰,強力實施“六個一”(繪好一張圖,貫通一條線,打造一座山,扮靚一座城,唱響一臺戲,興起一個業)工程。
      
    該縣先后投資500萬元,聘請北大博雅方略、浙江遠見等高端文化產業機構和李庚、喬然等知名專家學者出謀劃策;投資2億多元,新建、改擴建旅游道路8條,總里程140多公里,景區(點)通達率100%;投資5000多萬元,開發建設將軍山,打造中華第一將軍山;投資3880萬元,完成紅軍醫院、民俗展覽館、紅場等景區(點)建設,連點成線,規模效應明顯;投資676萬元,完成英雄山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資1700萬元,建設鄂豫皖將帥館,建成紅四方面軍將士紀念館;投資930萬元,修復鄂豫皖蘇維埃政府稅務總局舊址,建成大別山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投資3億多元,成功創建烈士陵園、許世友將軍故里等5 個3A級景區;整合鄂豫皖分局舊址、博物館、烈士陵園為紅色首府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
      
    紅色鑄就永恒,紅色鍛造經典,紅色魅力無限。經過多年持續投入,新縣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功能日益完善。目前,已有中國人民大學、河南省直機關黨委等60余所高校和事業團體把這里作為教育基地,新縣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
      
    紅色文化綻放迷人魅力
      
    新縣不僅有“紅色首府、將軍故里”的美名和豫風楚韻的風情,還有厚重的紅色歷史文化。走進新縣,隨處都能感受到精神的洗禮、純樸的民風;走進新縣,處處彰顯紅色文化持久傳承的無限魅力。
      
    血雨腥風的歲月浸潤了“紅色土壤”,鑄就了近百位璀璨的將星,更賦予這里太多的苦難和厚重、神圣與莊嚴。風雨中走來,飽經滄桑的新縣更加注重紅色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新縣紅色文化承載著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斗爭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豐富而生動的革命教材。傳承紅色文化是推進魅力新縣建設的精神支撐和不竭的動力源泉。”新縣縣委書記詹玉鋒說。
      
    紅是新縣的主色,也是本色。如何讓這種“紅”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紅得耀眼?新縣胸有成竹,持續給力。新縣不斷活化載體和形式,在更高層次上謀求提煉、提升、創新,讓紅色精神薪火相傳,轉化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精神力量。
      
    成立文史研究會,加強文聯、史志辦等文化陣地建設,并依托這些組織,研究、發掘名人生平事跡,出版制作了《將星璀璨》、《大別山勁松》、《上將許世友》等一系列反映新縣革命歷史、風土人情的文化叢書和影像制品,拓展了紅色文化傳承的媒介和平臺;投入巨資建成的紅四方面軍紀念館、鄂豫皖將帥館、大別山文化藝術館和將軍文化藝術中心;利用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常年持續開展“讀紅色書籍、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觀紅色影劇、瞻紅色遺址”系列紅色教育活動……“軟件”讓紅色文化傳承更具內蘊,“硬件”建設讓紅色文化的發揚有了更好的平臺。
      
    不僅如此,新縣還搶抓時間節點,利用清明、五四、國慶等節日開展系列紀念活動,以更為靈活的形式和豐富的載體傳承紅色歷史文化。為慶祝建黨90周年,新縣先后舉辦了“將軍書畫藝術展”,啟動了“百校聯動•萬人掃墓”校外實踐活動和“將軍故里•詩畫新縣”萬人踏春游活動,策劃了“河南媒體記者聚焦新縣—紅色之旅”攝影采風活動,社會反響強烈。
      
    紅色精神閃耀智慧光芒

      
    傳承歷史,紅色文化成為新縣的集體記憶;發揚傳統,紅色精神成為紅城永恒的經典。跨越歷史的長河,回首新縣走過的光輝歷程,審視新縣今日的輝煌成就,無不體現出紅色精神在新縣的繼承發揚。
      
    “不怕犧牲,勇住直前,艱苦奮斗,敢于勝利”,憑著革命終將勝利的堅定信念,先輩以敢打敢拼的精神,讓革命的星火得以燎原,始終堅持了大別山紅旗不倒; “逢先必爭,逢一必奪”,新時期新縣干部群眾的爭先意識,與優良革命傳統一脈相承,成為今天新縣建設發展的無窮動力。
      
    正是由于發揚這種精神,新縣涉外勞務輸出由上世紀80年代的無人問津,到現在新縣人不僅走出大山闖世界,而且爭相出國打洋工、掙洋錢,回國蓋洋樓、辦企業,常年在國外務工的有5000多人,每年約6200萬美元的外匯匯回家鄉。新縣因此成為“全國外派勞務基地縣”,涉外勞務享譽全國。
      
    羚銳制藥的發展歷程,是新縣人干事創業的一個見證和縮影。該公司靠最初的25萬元扶貧貸款起家,逐步成長為大別山革命老區首家上市企業,資產10億元,年產值3億元,極大增強了新縣人發展工業的信心。
      
    傳奇將軍許世友,一生“忠、勇、孝、義”,去逝后魂歸故里,將軍精神昭后人,慕名前來拜謁許將軍的游客絡繹不絕。以許世友將軍故里為龍頭,利用豐富的紅綠旅游資源,新縣大力打造“鄂豫皖紅色勝地、大別山休憩家園”,文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旅游經濟蓬勃興旺。
      
    革命戰爭年代,英雄的新縣人在大別山區鑄造了巍峨的紅色豐碑;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縣人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和追求富裕的夢想,從無序發展到“三興”之路、跨越式發展,再到以非公經濟為主體的“四大經濟”,思路清晰,效果凸顯。從1983年國內生產總值不足1個億、地方財政收入不到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100元,到2010年分別達到55.7億元、1.33億元、5179元,書寫了令外界矚目的“新縣現象”。
      
    紅軍曾經多次攻克的鄂豫皖首府新集,過去是“一根香煙轉全城,一支燈泡照全城,一個喇叭喊全城”、總人口3000人的彈丸之地。近年來,新縣先規劃后建設,建管并重,使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區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8萬多人,“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樓在綠中、人在畫中”的豫南山水園林城市讓外來游客印象深刻。新縣作為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城市所獨具的精致秀美,讓人們贊嘆不已。
      
    老區展新貌,紅城涌春潮。新縣以燦爛輝煌的紅色文化、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活力無限的發展前景,為黨的90華誕獻上一份厚禮。新縣處處充盈著的紅色革命精神,也必將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代代相傳,永放光芒,激勵新縣人把新縣建設得更加美好。(原標題:河南新縣:將軍之光耀紅城)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縣域頻道         作者:王亞南 郝紫薇                2011.11.18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