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三門峽6月20日電 6月19日,在三門峽市陜縣西張村鎮廟上村,村民們正在對坍塌、廢棄的天井窯院進行修繕。從今年3月份開始,該鎮陸續投資100多萬元對廟上村30多座由于風雨侵蝕、年久失修坍塌、廢棄的窯院進行修繕,加強保護和管理。
地坑院又稱天井窯院,是由原始人類的“穴居”發展而來,是1000多年前就有文字記載的民居形式,多沿地面向下挖掘 6至7米,形成大小不等的方形深坑,然后在四壁鑿出8至12孔窯洞,其中一孔通過斜坡式甬道延伸至地面,供居民出入,另有碾磨窯和水井等設施。地坑院四周 有矮墻,以防止雨水倒灌和人畜墜落。在河南陜縣有一種獨具特色的民居景觀——地坑院。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 錄。(原標題:陜縣地坑院加緊保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