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下愚
主持人按:本欄目4月20日話說“洛河神龜的傳說”后,引起我市有關《易經》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其中,理下愚專赴洛河神龜出沒地考察后夜不能寐,溯源《易系辭》“河出圖,洛出書”、“伏羲畫卦臺”等古代傳說,完成了這篇大膽猜想。本欄目今天刊出,仍是拋磚引玉之意,以求和廣大讀者共同探討。
洛河神龜頻顯之謎
大荔縣北域鐮山腳下,關于洛河神龜的傳說綿延至今。自1991年以來,當地民間一直流傳著洛河神龜反復出現的消息,引起了省、市新聞媒體和大荔縣周易學會的密切關注。《陜西日報》先后3次以《洛河發現奇異發光體》、《目擊洛河巨怪》、《奇異發光體再現》為題進行了報道,本報4月20日又以《洛河神龜的傳說》為題進行了話說。大荔縣周易學會以前也曾在有關方面的指導下,三赴洛河實際考察,并拍攝了神龜部分活動錄像,曾在南京、安陽、西安等國際易學研討會上交流,引起了國內外易學專家極大的探索研究興趣。紫金山天文臺趙定理、孫汝琪教授和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張明將軍亦先后來大荔考察……
神龜出現尤以1995年農歷二月初二起連續數晚的現象為奇。晚7時左右,洛河西南轉彎處,自西向東出現兩道像汽車燈一樣的巨大光柱。兩岸觀者擁擠如堵,當記者到河岸拍攝時,光柱即刻消失,令人遺憾至極。
“河圖”“洛書”“八卦”之合
人常說,千年王八萬年龜。古字曾有“兲”一字,比喻龜與天同壽,也表示了龜與八卦的密切聯系。鐮山腳下民間傳說的“伏羲畫卦臺”、“八卦龜城”、“太極天球”等有關信息,讓人聯想到中華民族文明初始的“盤古開天”、“河圖”、“洛書”等傳說。
大荔是歷史古城,西周時期叫“芮國”。《史記·周本記》注:晉太康(地理志)載,虞(舜故里)西北四十里有芮城,芮城西二十里古芮國也。芮者,如草初生之意,喻人則為女人生產矣(古代稱女人為內人之由),故芮國者,應為人初生之地,原母系之部落矣。周當初分封140多個國家,以“芮國”命名大荔,應該認為那時即有中華人文“初生地”之傳說,故稱“古芮國”。又《史記·六國年表》:秦伐大荔。《括地志》:今朝邑縣東故王城,即大荔王城。可見,春秋時改為大荔國,王城在朝邑東,傳說叫“安邑”。安者,女人當家之原意矣。加之近代考古發現的大荔猿人和沙苑人遺址,完全可以作為“初生地”傳說的佐證。
中國文化的源頭是易經,易經的依據是河圖洛書。但河圖洛書從哪里來的呢?幾千年來只有神話傳說,并無確切的文字記載,更找不出任何相關的實物依據。但它卻是華夏文明的第一縷曙光。
大荔縣東臨黃河,洛河則從東北沿大荔北域向西而入,又轉向南而東去,與黃河、渭河構成三河口,滔滔東流。古邑字即能反映出洛河圍繞大荔王城的地理概況。史載中傳說的“河出圖”、“洛出書”,兩河俱全,自然條件最佳,傳說始源地可能性最大。故大荔古城有“八卦龜城”之歷史記載。
誰將破解《易系詞》?
古芮國姬姓也,屬西周本族,應與伏羲一脈相承。伏羲創先天八卦,文王改后天八卦,這應是當今天水地區每年3月祭周先祖“棄”時,均在伏羲廟前舉行的內在原因。伏羲應為藍田與臨潼一帶人(因其母華胥與其妹女媧傳說為這一帶人),有到大荔采訪學習“河圖”、“洛書”的自然可能,故大荔洛河岸邊有“伏羲畫卦臺”之傳說。本人認為:古代馬、龜、牛三部族首先聯合統一,迅速發展壯大,伏羲一族后遷至天水一帶。西周統一全國后,故施芮國為姬本姓(我國姓氏起源于周分封)。秦東河西一帶曾是華夏初生之地。
《易系辭》曰:“河出圖,洛出書,天示象,圣人則之。”“天示象,圣人則之”即有靈物示異象,圣人必出的內涵。七八千年前,黃河龍馬,洛河神龜出現,古圣哲創造了中華文明的“河圖”、“洛書”和“八卦”,留下了千古之謎,引無數圣哲終生探索不息,但謎底終未完全揭開。
人類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宇宙自然始終進行著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這是一個漫長的由無知到有知的漸進過程。人類無知的神秘文化是有知的雅正文化之母,正是由于人類對宇宙自然許多現象的神秘感,才引導和驅使著人們去進行不懈的探索研究,從而逐步揭開了一個一個的神秘現象。今天,誰將破解《易系詞》?(原標題:河圖洛書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