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河圖洛書:河洛文化的每一張名片

2013/6/24 10:50:25 點擊數: 【字體: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華夏文明之源。 

    生命最初在海洋里孕育,然后登上陸地,在大地上植下花草和樹木,在天空中放飛昆蟲和鳥類,使地球上綻放出五彩繽紛的生命之花…… 

    作為華夏文明之源的河圖洛書,同樣來自神秘的水底世界。河圖從黃河的波濤中躍出,洛書踏著洛河的浪花而來。 

    “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在布滿生命密碼的歷史鍵盤上,華夏先民用最富激情的靈感,敲打出河洛文化的第一張名片,引領著華夏文明一步步走向輝煌…… 

    河圖洛書之發祥地 

    河圖洛書是華夏文明的源頭,是華夏先民思維的最高成就,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我們還是追本溯源,先來到黃河岸邊的龍馬負圖寺,聽一聽“河出圖”的動人傳說吧! 

    相傳七八千年前的某一天,黃河里躍出一匹龍馬,它把身上的旋毛變成一塊玉版,獻給了伏羲。玉版上的點數“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這就是千古流傳的河圖。伏羲依照河圖,仰觀天象,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畫出了神秘的八卦圖。位于孟津老城西北的龍馬負圖寺,據說就是當年龍馬負圖的地方。 

    “洛出書”的傳說同樣籠罩著神秘色彩。相傳大禹全力以赴治理洪水的舉動不僅感動了普通百姓,也感動了神龜。神龜馱著背上的洛書來到洛河邊,把洛書獻給“人民公仆”大禹。神龜背上的點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洛書。大禹依此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后成為《尚書》中的《洪范篇》。如今,洛寧縣的長水鄉立有兩通“洛出書處”古碑,相傳是當年“神龜貢書”的地方。 

    神話傳說雖然有點玄,但絕非先人的憑空想象。在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洛陽大學東方文化研究院教授蔡運章看來,所謂“龍馬負圖”、“神龜貢書”的傳說,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把自己的發明創造賦予神靈啟示的結果。這在人類文明的初始階段,是不足為怪的普遍現象。神話色彩越濃厚的傳說,大凡產生的年代也越早。 

    那么,河圖洛書產生于什么時代呢?文獻記載中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禮緯·含文嘉》載:“伏羲德洽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乃則象而作《易》。”也就是說,河圖洛書產生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時代,伏羲依據河圖洛書畫出了八卦圖。 

    《尚書·中候》把河圖洛書產生的年代定格在距今四五千年的黃帝及堯、舜時代:“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沈璧,受龍圖于河、龜書于洛。”據說河圖洛書還“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帝王錄記興亡之數”,黃帝因此將帝位“授之堯”,后來堯“遂禪于舜”。 

    《漢書·五行志》中的說法流傳最廣,即河圖產生于伏羲時代,洛書產生于夏禹時代。 

    《水經注·洛水》則把商湯與河圖洛書聯系起來:“殷湯東觀于洛,習禮堯壇……黃魚雙躍,出濟于壇,黑烏以浴,隨魚亦上,化為黑玉,赤勒之書,黑龜赤文之題也。”“赤勒之書”當指洛書。 

    《宋書·符瑞志》記載,得到河圖洛書的“圣人”是周公和成王:“周公旦攝政七年,制禮作樂,神鳥鳳凰見,蓂莢生,乃與成王觀河洛,沈璧,禮畢……玄龜……止于壇,背甲刻書,赤文成字……其言自周公至于秦漢盛衰之符。” 

    這些由后世之人記錄下來的傳說,盡管“圣人則之”中的“圣人”各有所指,但故事發生的地點均在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之源的河圖洛書,確實發祥于河洛大地,理所當然地成為河洛文化的第一張名片。 

    陳摶傳書的歷史之謎 

    現在我們看到的河圖洛書,不知道是不是龍馬和神龜奉上的,但卻是五代時期的道士陳摶傳播的。南宋大儒朱熹將之列于《周易本義》卷首后,便被人們爭相傳誦開來。 

    河圖洛書在廣泛流傳的同時,也受到疑古派的猛烈抨擊。試想,陳摶傳下的河圖洛書,既沒有文字說明,也沒有傳承關系,難怪人們存有疑竇。于是,河圖洛書的起源、真偽、內涵、演變及其與周易八卦的關系等問題,就成為宋代以來學術界爭論不休的重大課題,被稱為華夏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謎。因此,人們常把河圖洛書視為天書。 

    對河圖洛書持懷疑態度的重量級專家學者不乏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曾痛斥河圖洛書:“曲學之士牽合以通其說,而誤惑學者,其患豈小哉?”他還要對“為斯說者”殺之而后快!明清時期的一些大儒也視河圖洛書為“千古笑柄”。現代疑古大家顧頡剛等人認為,河圖洛書在東漢、魏晉、隋、唐統治時期不見流傳,五代時期的道士陳摶是從哪里將它弄出來的?因此不可信。 

    在蔡運章看來,只要我們撩開蒙在河圖洛書頭上的神秘面紗,就能夠發現它并非天書,也不是陳摶偽造的,而是華夏文明史上源遠流長的兩部杰作。河圖洛書不但在《尚書》的《顧命》和《洪范》兩篇中有明確記載,就連從不言“怪力亂神”的孔子,也曾發出“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的感嘆東漢至唐代不見流傳,一是因為河圖洛書不便傳誦,和《五經》皆存而《樂》不存的道理一樣;二是到漢代《易》等典籍因王莽之亂多有失傳,河圖洛書也不例外。同時,河圖洛書被讖緯家利用,統治階級以其怪誕無稽而禁止,使河圖洛書橫遭劫難。值得慶幸的是,《黃帝內經·靈樞經》所載洛書圖,獨以醫家著作見傳。當年陳摶及其門徒向世人傳授河圖洛書時,必定參閱了諸如《靈樞經·九宮八風篇》之類載有河圖洛書的文獻,只是這些典籍早已佚失,后人難以確知罷了。 

    更重要的是,河圖洛書得到了現代考古學的有力證明。陜西華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上,有用錐刺成的由55個小圓圈組成的三角形圖案,可能就是原始的河圖。安徽含山陵家灘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出土的距今5000年的長方形玉版上,所刻的圖案和四周所鉆的小圓孔數,與《易緯·乾鑿度》中所說的洛書數理相合,因而玉版上的圖案和圓孔,當是原始的洛書和八卦的象征。最有趣的是,這塊玉版出土時,夾在玉龜的背甲和腹甲之間,這與“神龜貢書”的傳說恰相吻合。令人驚奇的是,玉版圖和玉龜所屬的年代,比大禹治水還要早1000年看來,“神龜貢書”是華夏先民流傳已久的古老神話,最遲在距今5000年的黃帝時代就已流傳。由此推測,河圖洛書產生于伏羲時代的傳說,是信而有證的。 

    更為重要的是,安徽阜陽出土的大乙九宮占盤上所刻的數字和文字內容,與洛書九宮圖和《靈樞經·九宮八風篇》所載完全相同。它不但證明今傳洛書圖并非陳摶偽造,而且說明洛書圖在戰國時期已經流行了。 

    世界上最早的魔方 

    河圖洛書通過點數的奇妙組合,把天文、地理和人世間的萬事萬物有機地聯系起來,是原始先民樸素的天人合一觀念的深刻體現。 

    河圖洛書為何能把天文、地理和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涵蓋了呢?蔡運章說,這與原始先民對術數的崇拜分不開。《老子》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指宇宙的本體,“一”是指宇宙間混沌未開的元氣,“二”是指由元氣分化而成的陰、陽二氣,“三”是指由陰、陽二氣交合變化而成的萬事萬物,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觀。 

    無獨有偶,與老子同時代的古希臘哲學家畢達格拉斯,也提出數是萬物本原的著名哲學觀點。他認為1是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1形成點,2形成線,3形成面,4形成體,體形成萬物。 

    老子和畢達格拉斯是同時代人,雖相距遙遠,卻都提出了數是萬物本原的理論,兩人為何“心靈相通”呢?法國學者列維一布留爾揭開了這個謎底。他在《原始思維》一書中,通過大量的民俗學資料告訴人們,原始先民沒有抽象的數字概念,數都是指具體事物而言的。他們認為數字不是抽象的、機械的,而是有生命的、運動的事物。河圖洛書中的數字,按照陰陽五行生消原理的有機結合,由十個奇、偶數字的對立統一,巧妙地把天與地、陰與陽的對立統一涵蓋其中,把抽象的數字與宇宙萬物的變化緊密結合起來,把數的運動與宇宙萬物的運動緊密結合起來。因此,河圖洛書的陰陽平衡圖式,就成為宇宙間各種事物變化的象征。 

    河圖洛書所反映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東方哲學的精髓,因而對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洛書圖中縱向、橫向、斜向的每條直線上的三個數字之和皆等于十五,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魔方,至今仍被世人贊嘆不已。特別是易卦的陽爻稱九、陰爻稱六,九六之和正好是十五。《易緯·乾鑿度》云:“《易》一陰一陽合而十五之謂道。”這使洛書十五之數更為人們所推崇,成為我國古代都城的規劃模式。例如,洛陽東周王城南北七里、東西八里,漢魏洛陽城南北九里、東西六里,它們的長寬之和皆為十五里。西漢長安城和隋唐洛陽城都是“經緯各長十五里”的方形結構。北魏洛陽城、隋唐長安城的南北長皆為十五里。這是歷代統治者為了達到國泰民安、社稷昌盛之目的,以河洛數理作為都城制度的規范,取其法天則地、陰陽調和、吉祥亨通之義的結果。 

    河圖洛書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指出:洛書圖“可能作為我們‘地球文明’和另一個星球交流的媒介”。由此可見河圖洛書在人類文明史中的價值。(原標題:河圖洛書:河洛文化的每一張名片)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05-09-26 作者:劉保軍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中國發現“河圖洛書”的古代實物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