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起源與傳說
2013/6/24 11:00:5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關于河圖洛書起源的學說。古今認識不一。傳統一般認為“河出圖,洛出書”,《周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禮記·禮運》:“河出馬圖”。先秦也有持否定觀點
(1)伏羲受河圖,畫八卦。 《尚書·顧命》孔安國傳:“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以畫八卦,謂之河圖。”《禮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乃則之以作《易》。”《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為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圖之,八卦是也。”
(2)黃帝受河圖,作《歸藏易》。 《竹書紀年》:“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于洛水。”注:“龍圖出河,龜書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路史·黃帝紀》:“黃帝有熊氏,河龍圖發,洛龜書成……乃重坤以為首,所謂《歸藏易》也。故曰歸藏氏。”
(3)帝堯得龍馬圖。 《宋書·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壇于河、洛,新聞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龍馬銜甲赤文,綠龜臨壇而止,吐甲圖而去。甲似龜,背廣九尺,其圖以白玉為檢,赤玉為字,泥以黃金,約以專繩。”
(4)帝舜得黃龍負河圖。 《宋書·符瑞志》:“舜設壇于河,黃龍負圖,圖長三十三尺,廣九尺,出于壇畔,赤文綠錯。”
(5)大禹受洛書。 《竹書紀年》:“帝禹夏后氏。”陳注:“當堯之時,禹觀于河,有長人,白面魚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訖授禹河圖,言治水事……洛書龜書是為洪范。”《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為,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
(6)成湯至洛得赤文。 《宋書·符瑞志》:“湯東至洛,觀堯壇,有黑龜,并赤文成字。”
(7)文王受洛書、應河圖。
(8)成王觀河、洛,得龍圖、龜書。 然河圖、洛書究為何物,宋以前古籍文獻一直未載,至宋陳摶始將失佚兩千多年的河圖、洛書及先天圖、太極圖傳于后世。對此歷代均有爭議。圍繞其來源,后世還有以下觀點:①來源于道家煉丹養生術。②來源于對天河即銀河星象的觀測。③來源于對古氣候、方位的觀測。④來源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產生的古代歷法。⑤洛書起源彗星的氣體尾巴軌跡。⑥河圖數導源于《周易·系辭》“天地之數”,洛書亦導源于《周易》,以上諸說尚屬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認。
【傳說】
關于河圖洛書的傳說,散見于各種史籍上,但說法不一,見解各異。這里介紹幾種較為普遍的說法。
傳說之一:
相傳在伏羲氏時,伏羲氏教民“結繩為網以漁”,養蓄家畜,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生活條件。因此,祥瑞迭興,天授神物。有一種龍背馬身的神獸,生有雙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龍鱗,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負圖點,由黃河進入圖河(今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送莊鄉境內),游弋于圖河之中。人們稱之為龍馬。這就是后人常說的“龍馬負圖”。伏羲氏見后,依照龍馬背上的圖點,畫出了圖樣。接著,又有神龜負書從洛水出現。伏羲氏得到這種天賜的用符號表示的圖書,遂據以畫成了八卦。這就是《易*系辭上篇》記載的,“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故后人在伏羲氏龍馬負圖處修建了負圖寺。以紀念伏羲氏開拓文明的功績。
傳說之二:
據傳在黃帝時,黃帝體察民情,親自勞動,受到人民的愛戴。同時也感動了天神,于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民安居樂業。一天,天神告訴黃帝說,洛水里有龍圖龜書,你如果得到它,將會把天下治理的更好,于是黃帝便帶領眾頭領,巡游于洛水之上。一日,時值大霧,隱約看見一條大魚被困于河灘上,黃帝非常同情這條大魚的遭遇,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解決方法,便命人殺五牲、祭天帝,并親自跪下向天帝求助。天帝感動,連下大雨七天七夜,致使洛水暴漲,大魚得以解救。大魚走后,黃帝在洛水岸邊得到了河圖洛書,即《河圖視萌篇》,上面用象形文字記載著人類所需的各種知識。這就是傳說的“洛書魚獻”。據傳,得書的地點在洛陽漢魏故城南,舊伊洛河匯流處。
傳說之三:
唐堯時,堯帶領眾酋長東游于洛水。在太陽偏西時,偶然把玉璧沉入洛水,忽見洛水上光芒四起,有靈龜出而復隱。于是,堯便在洛水邊修了一個祭壇,選擇吉日良辰鄭重其事的將璧玉沉入河底。稍傾,河底便光芒四射,接著又飛起一團云霧,在云霧中有噴氣吐水之聲。一陣大風過后,云開霧散,風平浪靜,水上漂過一個大龜殼,廣袤九尺,綠色赤文。殼上平坦處文理清晰,上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并記錄著各代帝王興亡之數。此后,易理文字便在人間傳開。這就是傳說的“靈龜”。
傳說之四:
傳說虞舜時,舜習堯禮,沉璧于洛水,水中有赤光忽起,有龜負圖書而出。接著一卷甲黃龍,舒圖書于云畔,將赤文篆字以授舜。這就是傳說的“黃龍負書”。
傳說之五:
傳說禹時,禹治水來到洛河,見神龜負文,列于背,有數自一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疇。《冊府元龜*帝王部》也說“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龜書,六十五字,是為洪范,此所謂雒出書者也”。這是說,大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天下,故萬民稱頌,上天賜瑞。洛河出神龜,龜長1.2尺,龜背上有65個赤文篆字。有的說,此即《尚書》里的《洪范》篇,是治理國家的九種大法。
唐代詩人李矯在《詠洛》詩中有:“神龜方錫瑞,綠字重來臻”之句,一歌頌洛龜負書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光明。龜書,可能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甲骨文”。(原標題:河圖洛書起源與傳說)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圖洛書網 201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