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與中醫學
2013/6/24 11:10:3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河圖與洛書是中華文化中易學關于八卦來源的傳說。《周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河圖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是《尚書·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論語·子罕》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漢書·五行志》言及河圖與伏羲氏有關:“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洛書最早與河圖同見于《管子·小匡篇》:“昔人之言受命者,龍魚假,河出圖,雒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有見者。”河圖即黃河之圖,洛書即洛水之書。從《論語》到《管子》,均把河圖、洛書視作天降之祥瑞,指示帝王受命。漢代起又將它們與八卦和五行聯系起來。如孔安國《尚書孔氏傳》曰:“伏犧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天與禹,洛出書,神龜伏文而出,列于背,有數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河圖的圖式如西漢揚雄在《太玄·玄數》所說:“一六為水,為北方,為冬日;二七為火,為南方,為夏日;三八為木,為東方,為春日;四九為金,為西方,為秋日;五五為土,為中央,為四維日。”因其計數表達從一至十,又稱“十數圖”。
洛書的圖式,如《黃帝九宮經》所說:“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宮,總御得失。”因其計數表達一至九,又稱“九數圖”。
漢代始立經學,《周易》稱《易經》并尊為五經之首,由是而易學大興,易學家們開始把河圖洛書與八卦聯系起來。
西漢揚在《核靈賦》中將河圖洛書與《周易》聯系起來,說:“大易之始,河序龍馬,洛貢龜書。”對河圖洛書的圖式和數字的解說是在宋代的圖書學派中始有明確的說法,也有所分歧。陳摶和邵雍的先天圖學派,以十數圖為河圖,以九數圖為洛書。而劉牧的河洛學派,則以十數圖為洛書,九數圖為河圖。在中國文化的傳述中,除河圖洛書為帝王符命及為八卦之源的說法之外,還有河圖是刻有文字的玉器的寶器說、河圖洛書是上古時代載山川洲界的地圖說等。
河圖洛書和象數易學,和陰陽五行等醫學理論都有密切聯系。易學分象數、義理兩大門派。象數易學以象及數而論及時空及自然之道。《后漢書·律歷志》道:“古人之論數也,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數。然則天地之初形、則算術之事生矣。”中醫學在觀察人體后,引進了象的觀念以后,建立了藏象經絡等理論。并認為通過象的闡發,可引發理、道等規律性的認識,以此要“法于陰陽,和于術數”。《管子·形勢解》說:“言詞動作,皆中術數。”古代術數之學皆源于河圖洛書。宋代邵雍說河圖洛書是數的本體:“圓者星也,歷紀之數;方者土也,畫州并地之法其仿于此乎。蓋圓者河圖之數,方者洛書之文。”說河圖圓形,洛書方形。
河圖的十數相加,合計五十五,稱為天地數。《周易·系辭上》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變化而行鬼神也。”此數之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五個奇數之和為二十五是天數;五個偶數之和三十為地數,總和為二十五是天數;五個偶數之和三十為地數,總和為五十五稱天地之數。其中的一、二、三、四、五,分別表示五行中水、火、木、金、土的生數;六、七、八、九、十,是為五行水、火、木、金、土的成數。河圖的天地之數,又以五十為“大衍數”。大衍數的“大”,指大禹,“衍”即行水。即言大禹運用這一數理作治水的測量計算。《周髀算經》說:“禹治洪水,始廣用勾股弦,故稱其數為大衍數。”《周易·系辭上》說“大衍數五十,其用四十九”,此五十,是勾(測量的地下標尺)三,股(測量之竿長)四,弦(勾股之斜面)五,三者的平方和為五十(33+42+52=50)。在筮占地時用五十根蓍草合大衍數,抽去一根后為四十九是其用,此種筮法稱“大衍筮法”。生成數是以陰陽合五行,大衍數以天地合五方,用五基數定五方之位,故以河圖的天地生成之數五十五,只用大衍數五十。《內經》理論中的五十營之氣,即是合大衍數者。
九數圖之洛書,其時序和方位全合后天八卦(又稱文王八卦),如《靈樞·九宮八風》篇所示:東南為巽卦,主立夏,其數為四;南方為離卦,主夏至,其數為九;西南為坤卦,主立秋,其數為二;東方為震卦,主春分,其數為三;中央數五;西方為兌卦,主秋分,其數為七;東北為艮卦,主立春,其數八;北方為坎卦,主冬至,其數一;西北為乾卦,主立冬,其數六。此數圖為九格方陣,其縱、橫、斜的加合皆為十五。宋代數學家楊輝對此方陣的研究有很多的創發。1977年阜陽西漢汝陰侯墓,出土了太乙九宮占盤,其卦序與《周易·說卦傳》“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刊,說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完全一致,驗證了洛書和八卦的關系。在中醫藏象學中,最早是以八卦應人身之臟腑:以巽應胃,離應心,坤應脾,震應肝,兌應肺,艮應大腸,坎應腎,乾應小腸。《靈樞·九宮八風》除每宮主四十五日,以過宮之八鳳預測疾病外,還用于堪輿,選擇“謹侯藏風而避之”的宅居,以防患虛邪賊風之侵淫。之外,也發為養生理論之造因。(原標題:河圖洛書與中醫學)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圖洛書網 2012-10-3 作者:孟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