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
2013/6/24 15:14:1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甄洛女士死時四十歲,正是內在美和外在美都同趨成熟,最有魅力的迷人年齡,現在成為一縷冤魂。但文學史上,卻為這位冤魂,留下佳話,那就是她跟她丈夫的弟弟曹植先生的一段愛情。文學史上沒有詳細敘述他們叔嫂怎么相識和怎么幽會,但我們可以想象,這位弟弟初睹嫂嫂容顏時,跟他哥哥一樣,也會同樣神魂飄蕩。而曹植先生文學方面的造詣,跟氣質瀟灑,遠超過渾身流氓氣息的哥哥曹丕。真正的愛情是不認識權勢的,叔嫂之間,遂存在著靈和肉的愛慕。
這樁奇異的宮廷型親昵,因曹植先生的一篇賦,而流傳下來。在這篇文學作品中,曹植先生當然不敢明目張膽指出跟他相戀的人就是他的嫂嫂,但他用洛水女神“宓妃”代替她,命名為《洛神賦》,赤裸裸地寫出嫂嫂的絕倫美艷和二人的纏綿繾綣。寫賦的時間是222年,甄洛女士已死一年矣,生既不能再見,只有寄望于冥冥中相會。《昭明文選》特別介紹說,鄴城陷落時,甄洛女士被不解風情、只知道肉欲的曹丕先生霸占,曹植先生“殊不能平,晝思夜想,廢寢忘食”,我們不能不感到命運對人的作弄。假如當初第一個闖進袁家的不是曹丕,而是曹植,甄洛女士成為曹植夫人矣。222年,曹植先生去洛陽朝見老哥,曹丕先生大概要吃老弟的豆腐,或者為了報復老弟的荒唐,就把甄洛女士生前所用的枕頭(玉縷金帶枕)教他瞧,曹植先生看啦,流下眼淚。曹丕先生索性把枕頭送給他,曹植先生辭朝回國(曹植先生當時的封號是鄄城王,鄄城,今山東范縣),在洛水過夜,思念甄洛女士,《昭明文選》曰:“忽見女來,自云:‘我本托心君王(曹植),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曹丕),今與君王(曹植)。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豈常辭能具。為郭后以糠塞口,今披發,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曹植)爾。’言訖遂不復見所在。遣人獻珠與王(曹植),王(曹植)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后明帝(曹睿——甄洛女士的兒子)見之,改為《洛神賦》。”
曹睿先生是曹魏帝國第二任皇帝,他把男女幽會的《宓妃賦》、《感甄賦》,改為《洛神賦》,顯然他不知道那位風情萬種的女郎,就是他娘親。 (原標題:洛神賦)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 200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