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讓首都人民看看咱的《水月洛神》
進京為“兩會”獻禮 3月9日至11日登陸北京保利劇院
作為向全國“兩會”獻禮的河南代表劇目,大型舞劇《水月洛神》將于3月9日至11日登陸北京保利劇院。這臺演出集合了國內頂尖創作團隊,以曹植的傳世名篇《洛神賦》和中原傳說為依托,以曹丕、曹植的兄弟相爭和戰亂中一個美麗女人甄宓的遭遇為線索,表現權力之爭及愛情故事。
日前,修改后的《水月洛神》在河南藝術中心匯報演出后,接受了專家們的評點。來自全國舞蹈界、藝術界的專家一致稱贊,全劇修改后更加富有張力,是一部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高水準作品,有望成為繼《風中少林》之后的又一張中原文化名片。
羅懷臻(當代著名劇作家)
透過戰爭的縫隙 窺見人性
羅懷臻認為,修改后的《水月洛神》有質的飛躍,品質很獨特,已具有優秀作品的氣象,80分以上是沒問題了。
羅懷臻認為,舞劇透過戰爭的縫隙窺見了人性。注入了現代舞蹈的理念,把內心世界外化,在解構中建立新的和諧。羅懷臻還誠摯表示,希望舞劇《水月洛神》成為繼《風中少林》之后的又一張中原文化名片。
趙士軍(中國舞蹈家協會《舞蹈》雜志社社長)
有詩意的氛圍,深刻唯美
趙士軍說,歷史上的曹植是位天生的藝術家、詩人,曹植的飾演者汪子涵非常搶眼,他的戲份和表現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趙士軍認為,舞劇是舞臺藝術樣式中表現難度最大的,不能唱、不能說,只能靠舞者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而《水月洛神》動用了盡可能多的手段將深刻的劇情表現了出來,同時又營造了詩意的氛圍,深刻唯美。
趙士軍表示:“水袖的運用非常好,水袖來自戲劇,但是在這里使用全然沒有戲劇的感覺,而是從結構到表達方式有了全然不同的新意。另外,水月相映那段舞蹈意境非常好,把古典舞與現代舞兩者的特點交織在一起,很純粹,如果加以完善,會成為經典。”
羅斌(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
意流行,舞暢然,樂入心,美蘊人
羅斌用12個字來概括了他的感受:“意流行,舞暢然,樂入心,美蘊人。”
羅斌認為,《水月洛神》在古今之間實現了穿越,達到了一個新層面。他還說:“看完《水月洛神》,我認為從現在開始,中國的舞蹈編導開始學會用舞蹈動作去講故事了,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羅斌表示:“總之,無論是舞美燈光、演員表演等外在表現形式,還是故事情節等內核性的內容,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一部將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高水準作品。”
茅慧(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
鄭州對舞劇作出了巨大貢獻
“我覺得,鄭州對舞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能夠在新的歷史時期,用新的包裝、新的理解來表現亙古不變的人性和情感。”茅慧認為,對比首演,修改后的《水月洛神》3個主要人物思想發展脈絡非常清晰。
“整部劇目中有很多表現手段值得贊賞。劇中,曹丕在夢境中看到曹植取代了他,奪走了甄宓,他表現出內心的恐慌、掙扎,令人印象深刻,移動的道具處理得非常好。”
杜小青(《舞蹈》雜志社執行副主編)
被戲中美麗哀婉的愛情故事深深打動
“從題材挖掘到性格刻畫,非常有詩意,讓人信服。整體制作也十分精良,使我震撼。”杜小青說,她是以觀眾而非專家的眼光去欣賞《水月洛神》的,深深地被戲中美麗哀婉的愛情故事所打動。
“舞劇最重要的是‘舞’,《水月洛神》中的‘舞’很精彩,雙人舞、單人舞、群舞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原標題:專家盛贊《水月洛神》:有望成為又一張中原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