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簡介
2013/6/24 15:28:3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百戲”,是漢唐以前對表演藝術的統稱。“洛陽百戲”源于河洛,興于中原,是民族之精粹。百戲《洛神》集歌舞、雜技、魔術和武術等多種表演形式于一體,以傳統的洛陽百戲方式演繹洛神、牡丹、龍門等洛陽的“文化標簽”,通過洛神與洛伯之間的故事闡釋中華文化“和諧”的核心。該劇于2009年4月進入正式籌備編排階段,今年1月面向廣大觀眾公演,受到市委、市政府及有關專家的一致認可。
春節期間演出的《洛神》在節目編排和演出陣容上都與公演保持一致,故事取材于河洛兒女口口相傳的美麗傳說:伏兒(宓兒、洛神)是伏羲、女媧的女兒,她受父母之命,來到河洛盆地傳授農事,與“有洛氏族”首領洛伯相愛,兩人攜手,帶領先民“漁”、“牧”、“農”、“桑”,河洛大地一片歡騰。河伯,為占有美麗的伏兒,違背“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時合序、天地人和”的“天條”,化作“龍馬”,為害百姓。在伏兒(洛神)的感召下,河伯悔過自新,成為黃河邊“有河氏族”的首領。伏兒(宓兒、洛神),為了百姓,為了愛,為了氏族的安寧和睦而獻身,留下了河洛大地的幸福與富饒。(原標題:《洛神》簡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日報 2010-02-11 作者:李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