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辦西瓜節啦,開封縣西姜寨鄉農民張五銀6月28日一早便開著奔馬車,帶著自己精心培育的大西瓜來到開封市繁塔蔬菜果品批發市場。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他忙著參賽報名、卸瓜、登記等,忙得不易樂乎。
開封市繁塔蔬菜果品批發市場西瓜節已舉辦了3次。和以往3次相比,本屆西瓜節在趣味比賽環節除保留了“瓜王大賽”和讓人忍俊不禁的吃西瓜比賽外,又增加了一項運西瓜比賽。不少自愿報名參加運西瓜比賽的市民,一家三口齊上陣,在眾人的助威聲中,一趟又一趟地將西瓜運至目的地。比賽結束后,參賽選手不論輸贏,都甩著汗水,擊掌相慶。
在“瓜王大賽”環節中,來自我市各縣、區及周邊地區的種瓜能手分別抱來自己的西瓜,在現場一決雌雄。最后,來自中牟縣的瓜農宋深定,憑著他種出的重達 22.22公斤的大西瓜,榮獲“瓜王”稱號。繁塔蔬菜果品批發市場將一輛農用三輪車獎給了宋深定。在瓜王大賽中榮獲二等獎、三等獎的瓜農也分獲彩電、自行車的獎勵。活動現場,主辦方還對“瓜王”進行義務拍賣,并將拍得的1000元錢買成禮品,送給市場內的瓜農。
像張五銀這樣忙著參加西瓜節的瓜農還有很多。他們認為參加一年一度的西瓜節,能讓他們大開眼界,以瓜會友,以西瓜節為平臺傳我開封西瓜好名聲,已成為瓜農們普遍認可的一種說法。據開封市繁塔蔬菜果品批發市場董事長呂小秋介紹,開封市繁塔蔬菜果品批發市場西瓜節的舉辦,每次都為瓜農們帶來了滾滾財源。
其實,我市舉辦西瓜節來推銷西瓜的做法不止一家。杏花營西瓜批發大市場也曾舉辦過西瓜節和西瓜交易會,為瓜農、商家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平臺。這些活動的開展,為我市西瓜的銷售作出了很大貢獻。據統計,僅6月28日一天,開封市繁塔蔬菜果品批發市場西瓜的交易量就達300萬公斤。
據介紹,今年我市西瓜的種植面積和去年基本持平。但由于天氣原因,造成我市西瓜減產。雖然西瓜產量有所減少,但外銷市場依然不錯,每日從開封市繁塔蔬菜果品市場外銷的西瓜有50多萬公斤。
昨日,在開封市繁塔蔬菜果品市場,記者看到,不時有瓜農將整車的西瓜從農用車搬到大貨車上。像這樣的西瓜大多是往外地銷售的。據介紹,開封西瓜由于具有瓤紅甘甜等特點,分外受各地群眾喜歡。每年,我市都有大量西瓜外銷。今年同樣如此。開封市繁塔蔬菜果品市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市場每天都有三四十萬公斤的西瓜外銷。主要銷往周邊三五百公里的地市以及商丘、合肥、北京、石家莊、長沙等地,也有一部分銷往廣州、香港等地區。”據介紹,目前,每日從開封市繁塔蔬菜果品市場外銷的西瓜有150萬公斤至200萬公斤。
西瓜絕收之后……
6月14日晚的一場強對流災害性天氣,使開封縣瓜農遭受重創。據統計,開封縣西瓜種植面積10萬畝,受災害性天氣影響,8萬畝西瓜絕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兩億多元。災害發生后,開封縣干群全力開展生產自救,目前,瓜農的生產生活已全面得到恢復。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
災害發生當晚,市委書記劉長春、市長周以忠高度重視,十分關注開封縣受災嚴重的朱仙鎮、西姜寨鄉等地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開封縣縣委書記于吉良、縣長張棟梁第一時間趕赴受災現場,并多次深入朱仙鎮、西姜寨鄉等地查看災情,了解瓜農受災情況,指導當地群眾開展自救。
據估算,此次災害造成該縣8萬畝西瓜絕收,絕收面積集中在朱仙鎮、西姜寨鄉等地。開封縣隨后迅速召開抗災工作會議,要求全縣各有關部門全力組織抗災救災工作,全面部署應對措施。災害發生后,開封縣農業局6月15日就派出50名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災區進行田間指導,并發放技術明白紙2000余份。縣政府還給全縣玉米上了政策性種植業保險,鼓勵瓜農補種玉米,力爭把損失降到最低。
將瓜農損失降到最低
開封縣農業局局長李清來告訴記者,災害發生后,農業技術人員趕赴受災現場,針對不同的西瓜品種、不同的地塊開展相應的技術指導。對受災嚴重的,動員農民及時補種玉米、紅薯、蔬菜等。受災較輕的,盡可能將西瓜及時出售。同時加強田間管理,對有些地塊進行追肥、整蔓,保二茬瓜。
據悉,災害發生后一周內,瓜農補種就基本結束。目前,災區補種的玉米等作物長勢良好,瓜農已全面恢復生產生活。
瓜農生產生活恢復正常
目前,開封縣瓜農生產生活已恢復正常。昨日上午,朱仙鎮主管農業的李景合副鎮長告訴記者:“災后一周內,朱仙鎮瓜農套種就全部結束,沒有出現白地現象。由于縣農業局有關專家到田間講課,進行技術指導,瓜農生產生活逐步恢復正常。目前套種、補種的有玉米、紅薯、花生、蔬菜等。個別地塊還種上了大蔥。現在補種的農作物長勢都很好。”
李景合說,瓜農經過這場生產自救,目前對生產生活充滿信心。(記者 焦宇煒)
延長生產時間 增加農民收入
6月30日,記者來到通許縣農業局想了解一下通許縣有關西瓜生產的情況,通許縣農業信息中心主任、高級農藝師王殿君高興地告訴記者:“通許縣的西瓜面積達到23萬畝,其中雙膜西瓜3萬畝,地膜西瓜20萬畝,目前20萬畝地膜西瓜剛剛對花結束,有望在7月底大量上市。”
王殿君說:“種植業結構調整是農業經濟發展的主線,也是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這項工作,把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并制定了詳細的考核細則,對各鄉鎮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實行一季度一督導,半年一總結,全年一評比,切實把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為了增加農民收入,不斷引導農民拉長西瓜的種植時間,在一早一晚上做足文章,積極推廣一年多熟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如小麥——越冬葉菜——無籽西瓜——辣椒——大白菜一年多熟間作套種模式,使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西瓜的上市時間也從四五月份一直延續到九十月份,農民可自由選擇種植時間。”
20萬畝地膜西瓜多為無籽西瓜,主要分布在邸閣鄉、大崗李、厲莊鄉、豎崗鎮、孫營鄉、馮莊鄉、玉皇廟鎮、練城鄉等鄉鎮,畝產量在3000公斤至3500公斤,收入在2000元左右。該縣積極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大力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每年培訓1000個科技示范戶;積極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每年培訓2000人;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轉變農民傳統施肥觀念,在全縣推廣配方施肥面積25萬畝;創新農業技術推廣形式,依托通許農業信息網絡平臺,大力實施農業信息“三電合一”工程,有效整合電視、電腦、電話等服務手段,開通“農業科技110”服務熱線和《走進新農村》電視專題欄目,為群眾提供現代化信息服務,以此輻射帶動農業新科技的推廣和普及。他們在積極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的基礎上,還提供產后信息服務,建設了規范性的西瓜交易大市場,幫助農民解決銷售問題。每到西瓜銷售季節,南京、上海、廣州、湖南等地的客商都會云集于此,農民在田間地頭即可交易。
在邸閣鄉,一位正在進行田間管理的農民告訴記者:“我叫王樹立,5畝責任田今年全部種上了無籽西瓜,目前5畝西瓜長勢喜人,盼望著能賣個好價錢。” (游銀華) (原標題:開封西瓜銷售日漸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