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晉、豫三省交界處,有一個以“函谷關”聞名于世的縣級市—河南省靈寶市。如今,靈寶市又多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那就是占地3萬余畝、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授予的“國家級杜仲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
12月11日,記者驅車兩個多小時,來到海拔1500米左右、位于靈寶市朱陽鎮閆馱村的杜仲種植示范基地,不禁為眼前所見震撼:昔日的荒山禿嶺,被成片井然有序的杜仲林替代;一度的不毛之地,如今充滿了勃勃生機。朱陽鎮黨委書記彭占玉告訴記者:“杜仲樹是健康樹,我們將繼續擴大杜仲林的種值面積,將靈寶杜仲林示范基地建成全國最好的杜仲林基地,讓杜仲樹為人們的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杜仲是我國的獨有樹種,杜仲作為中藥,在我國的使用歷史也非常悠久。《神農本草經》稱杜仲“味辛平。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久服輕身耐老。一名思仙。生山谷。”《本草綱目》記載杜仲“皮色紫,味甘微辛,其性溫平,甘溫能補;微辛能潤,故能入肝而補腎。” 《本草匯言》更是稱“凡下焦之慮,非杜仲不補;下焦之濕,非杜仲不利;足脛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痛,非杜仲不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2005年版將杜仲葉正式收錄其中,并確定綠原酸為杜仲葉藥材的主要藥用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標準。杜仲的獨特效用,使我國杜仲林的栽培,在20世紀末期達到高潮,靈寶3萬畝“國家級杜仲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正是因此應運而生。
杜仲栽培的規模化,使杜仲服務人類健康的科學研究也迅速現代化。在杜仲種值示范基地,記者看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林學會杜仲研究會、日本大阪大學等,已經派出專業人員與基地開展合作,對杜仲的深度開發利用,也正在變成現實——
杜仲雄花的開發利用。杜仲為雌雄異株植物,雄樹開花,雌樹結果。研究發現,杜仲雄花含有杜仲皮全部藥用有效成分,而且其主要成分如綠原酸、桃葉珊瑚甙、杜仲黃酮等的含量,還高于其在杜仲皮中的含量,也就是說,杜仲雄花的醫療保健作用,遠優于杜仲皮,中國林科院鄭州經濟林研究所研究員杜紅巖博士和他的同事們據此開發出了杜仲雄花茶,并申報了國家專利,如今,杜仲雄花茶已遠銷國內外,成為調節人體平衡、增進人體健康的絕佳保健茗品。
杜仲籽的開發利用。杜仲籽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杜仲籽仁,一部分是杜仲籽殼。研究人員發現,杜仲籽仁中含大量α-亞麻酸,用杜仲籽仁榨出的杜仲籽油中的α-亞麻酸含量高達60%。科學研究證明,α-亞麻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可明顯有效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調節人體血脂平衡,防止發生高血脂癥;α-亞麻酸對于胎兒腦部形成和智力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孕婦必須補充的元素。有了杜仲籽油,以此為原料經過再研發,α-亞麻酸膠囊產品就產生了,如今,仲爾康牌α-亞麻酸膠囊在市場也非常受歡迎。
杜仲葉的開發利用。杜仲葉含有豐富的綠原酸。綠原酸被稱為“植物黃金”,科學研究表明,綠原酸具有十分顯著的抗菌消炎、抗氧化作用,對各種急性細菌感染疾病及由放療、化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癥有明顯作用,還可明顯提高中樞神經興奮性,增強小腸蠕動、利膽、止血。圍繞著杜仲葉深度開發,研究人員再次下足功夫,經過三年多反復研究,杜仲洋參軟效囊成功問世,并獲得了國家保健食品批準文號。
在靈寶杜仲林種植示范基地,記者見到了該基地的創始人—靈寶市天地科技生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河南省人大代表羅眼科。16年前,正是他栽下的第一批杜仲樹,使得今天的杜仲規模化開發研究成了現實。據羅眼科透露,杜仲樹還有一寶,那就是杜仲樹葉、樹皮、果皮中富含的一種白色絲狀物質—杜仲膠。杜仲膠可用于航空及有關行業輪胎的開發,使長壽命、高強度、安全、節能的綠色輪胎出現成為可能。目前,中日合作的杜仲膠試驗廠已建成試車,很快將開始批量生產。
離開靈寶杜仲林種植示范基地,記者為深山里涌動著的科學探索激情而欣喜:有了眾多諸如杜仲這樣獨特資源品種的深度開發利用,人們的生活質量怎能不加速提高呢?(王建新)(原標題:河南省靈寶市杜仲種植示范基地見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