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河南新鄭市的紅棗產業就像一匹橫空出世的“黑馬”,一經問世,就以絕塵的姿態令同業望塵莫及。短短十幾年的時間,新鄭市不但一舉摘取了“全國大棗基地縣(市)”,還相繼成為全國最大的棗產品集散地和一流的紅棗新技術示范園區。
如今,新鄭市更是通過標準化、工業化、品牌化的道路,把紅棗這么一個小小的農副產品,開發成一個聞名全國的休閑、保健類食品產業。
那么,新鄭紅棗是如何從一個小產品開拓成大產業呢?其發展的契機是什么?為何發展成“群雄逐鹿”的割據形勢?整個產業是否遇到了發展瓶頸問題?以后的發展趨勢將會朝向哪里?這些無不都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新鄭紅棗產業的發展進行梳理,或許能給其他紅棗產區帶來一些啟示。
政府牽頭紅棗產業標準化建設
由于缺乏科學種植技術,過去新鄭棗樹結果率很低,產量和質量都急需提高。1994年以前,“孟莊孟莊,到處沙崗,糧食不夠,種棗喝湯”這句順口溜在當地廣為流傳。
為了徹底改變農民守著“搖錢樹”過著窮日子的局面,新鄭市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長牽頭,質監、棗科所等部門組成的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下設服務隊,與各村、各農戶簽訂“服務棗農隨叫隨到承諾書”,圍繞大棗標準化工作為種植戶提供全面服務。先后開通了專家服務熱線免費提供咨詢;制定出6個大棗生產標準,建立了完善的標準體系;還舉辦大棗標準化培訓班,培訓出6萬余人,真正使棗農戶戶有標準。
其中質監局探索出的集種植、加工、銷售相輔相成,基地、品牌新龍頭企業交相輝映的產業發展體系效果最為明顯。這個新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新鄭紅棗的快速發展,真正使新鄭紅棗走上工業化、產業化發展道路。
隨著棗加工企業規模和檔次的進一步提高,涌現出奧星和棗之禮等龍頭企業,開發出棗片、棗干、棗粉、棗醋、棗酒等新產品。新鄭棗科所通過和奧星公司加強技術合作,派技術人員到奧星公司進行技術研究,有效地推動了紅棗加工業的發展。
為了提高對新鄭紅棗的研究力度,促進科研項目進展,新鄭市還與鄭州外國專家局聯合邀請外國知名專家到新鄭指導棗果漿爛防治,不僅可以加強國際之間技術交流,而且可以提高新鄭紅棗的研究層次,與國際先進技術領域接軌。
如今,孟莊鎮成為新鄭紅棗的主產區,是國家財政部扶持的“新鄭紅棗保護基地”,是聞名于世的新鄭紅棗的集中產區,有“中華第一棗鄉”的美譽。
新鄭紅棗企業發展之群象
隨著大棗加工業蓬勃發展,目前,新鄭市從事大棗加工的企業幾近300家,其中百萬元產值以上的企業近40家,年加工紅棗達2萬余噸,先后開發出棗干、棗片、棗酒、棗醋、棗飲料等12個系列80多個品種,產品暢銷全國,并出口到日本、韓國、意大利、法國、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年凈增效益上億元,提高了新鄭大棗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也提高了大棗的影響力、輻射力。
拿新鄭市然光棗業有限公司來說,其生產的“然光牌新鄭紅棗片”,是由食品研究工程師出身的張全文先生經過多年研究,以國內首創首家生產形式成功問世,從而使人們傳統的吃棗方法有了多種改變,“然光牌新鄭紅棗片”甚至享有“棗片之王”之美稱。
可十幾年過去了,昔日“老大”的光環早已不復存在。從然光棗業的一位員工嘴里得知,“然光”二字是張全文先生從兩個孫子的名字之中提取。此舉是否寓意家族產業長久發展,我們暫且不論,僅從其產品的整體包裝和市場營銷渠道的開拓來看,與后起之秀奧星和棗之禮相比無不顯出落伍之勢。
然光棗業負責市場營銷的張淑敏經理表示,新鄭紅棗深加工產業發展已經形成規模,達到集約群的形式,在原材料有限的制約下,產品供不應求,一般都是全國各地經銷商主動來洽談代理合作。
繼然光棗業之后,新鄭市孟莊紅棗深加工企業,年銷售量做到千萬元以上的也有10家左右。憑借其天然的地理優勢,借助于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棗之禮、正好等棗業公司像雨后春筍般快速成長起來。
棗之禮屬于合資企業,其老板史中興是臺灣商人。棗之禮市場部蘇經理表示,棗之禮自主研發的棗粉是其主打產品,而且是新鄭紅棗深加工領域第一家生產棗粉的企業。棗之禮目前國內的營銷戰略也把重點放在專賣店上,在河南及全國其他省份陸續開設多家專賣店。棗之禮的VI形象做得非常活潑可愛,其棗之禮吉祥物“棗之禮棗棗”以一顆紅棗為原型進行卡通擬人化,充分表達出棗之禮的活力來。
新鄭正好棗業是一家從2003年開始涉足紅棗產業的企業,總經理馬文杰表示,雖然正好棗業不是第一家新鄭紅棗深加工企業,但是在借鑒了成熟企業的經驗后,站在市場的最前沿。在產品上走差異化路線,從一開始就立足于品牌建設,積極拓展海內外市場,逐漸做得越來越大。
在這些大型新鄭紅棗企業的帶動下,不論是針對紅棗的原材料,還是對產品的終端市場擴張上,隨時隨地都能上演大戰。
原材料告謦 品質難保障
前面我們對新鄭紅棗產業發展的契機和現狀作了闡述,最后我們再來看一看其產品和市場方面的表現。新鄭紅棗無論是在原棗,還是在新加工產品上,經過政府牽頭的標準化管理后,都遠遠高于國內各產區。如原棗比周邊地區紅棗價格高出40%以上,加工出來的棗片和棗粉,更是其他省市企業所不能媲美的。
河北滄縣華宇食品廠是一家專門從事棗類食品加工企業,主要產品為棗泥,供應于月餅生產和使用。段經理表示,由于其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產量也不是很大,所以整體效益不高,一噸棗泥產值才一二百元。在其單位附近,新鄭棗之禮企業就建有分廠,與棗之禮一噸棗片十幾萬元的產值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正是由于新鄭紅棗無論是在原棗,還是深加工方面的巨大利潤,都令新鄭紅棗近些年的需求逐年遞增。在無法擴建新的種植園的情況下,勢必會產生以次充好的事件發生,如有的企業就拿山東、山西等地的紅棗充當新鄭紅棗。同時,隨著近些年過度的開發利用,普遍存在濫施農藥、化肥現象,對于開展無公害產品存在很大困難,使整個紅棗產業品質難以在短時間得以提升。
還好新鄭紅棗早就走出新鄭,如健康紅棗成功在新疆阿克蘇、若羌、哈密等地繁育成功,大大地解決了新鄭紅棗產量不足的問題。
另外在品牌建立和保護意識上,新鄭市雖然有棗加工企業二百多家,但大多加工企業有名無品,有品無牌,產品注冊的并不多。受龍頭奧星的“好想你”品牌被中牟的一家加工企業搶先注冊一事的影響,才使得當地其他企業紛紛引以為戒,重視起來。
在對新鄭大小十幾家紅棗深加工企業的采訪中發現,目前新鄭各大紅棗企業并不愁沒有市場,反而為了保證其品牌效應的提升,綜合美譽度的提高,甚至在市場推廣方面無形中達成了統一向高端方向發展的意識。
其實,無論想要朝哪個市場方向發展,都要對產品的品質和口感有所保障,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對其原材料做到進一步的要求,就要從單純追求高產向追求優質、高效、無公害方向轉移。只有這樣,才能擴展新鄭紅棗產業的發展空間,始終保持紅棗產業的輝煌。(董超)(原標題:新鄭:小紅棗如何做成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