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河陰石榴:“窮山溝”里的“金飯碗”

2013/5/23 15:45:37 點擊數: 【字體:

河陰石榴:“窮山溝”里的“金飯碗”
一個800多克的石榴王拍賣出1萬元的天價。

    9年前,河南省滎陽市劉溝村還是一個靠種植小麥、玉米、紅薯等傳統農作物創收、人均年收入不足1200元的村莊。偶然的機遇,小小的石榴為它打開了幸福之門,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已經實現21800元、戶均10萬元以上。住著幾百平方米的“小別墅”、開著轎車去下地在這里不再是什么稀罕事。地處黃河南岸、滎陽市北部邙嶺之上的劉溝村書寫的這段傳奇,無疑是品牌農業發展的典范。

  發現金飯碗

  劉溝村因緊鄰黃河灘、村民散居在一條狹長溝壑里而得名,盡管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村子整體搬遷至邙嶺之上,但在方圓百里仍是個本地小伙愁娶、外地姑娘不嫁的“窮山溝”。

  窮地方也有寶貝,那就是石榴。據史載,劉溝村是河陰石榴的發源地和主產地。“1976年以前村里的山坡地種的全是石榴樹。為了吃飽飯,石榴樹絕大部分被村民砍伐,改種小麥、玉米和紅薯,只有個別村民還有些保留。將近30年里,劉溝人基本上都圍著糧食轉。到2004年,全村1500多口人人均年收入還不足1200元,屬于省級貧困村。”現任劉溝村村委會副主任的蘇鐵選回憶說。

  轉機出現在2004年的冬天,以原河南省委組織部部長、河南大學鄭州校友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馬憲章為首的一批退休老領導到劉溝村做扶貧調研,發現當地留存的不到700畝河陰石榴栽培歷史悠久,種植技術完善,具備一定規模,而且劉溝村距離河南省省會鄭州市只有幾十公里,區位和交通優勢明顯,消費潛力大,是個可扶持開發的好項目。

  2005年春,以河南大學鄭州校友會為主導力量的扶貧團隊開始進駐劉溝村,規劃建立了800畝精品石榴園,引導村民種植并聘請園藝師和農業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同時結合劉溝村溝壑縱橫但植被豐富、自然生態條件好的特點,與劉溝村村委會研究確定了以石榴種植為主,用鄉村旅游帶動石榴銷售,石榴產業和旅游業“雙業并舉”的整體發展思路。

  一念成金。“其實說起河陰石榴還有個小插曲。1986年中國與突尼斯進行文化交流時,中國代表團曾帶回了突尼斯軟籽石榴樣品,希望能將其在中國試驗種植。當時劉溝村村民劉中皋通過各種關系拿到了一些樣品,在自家地里試種,產出的石榴比本地河陰石榴籽核確實要軟,可口感不是很好。后來劉中皋將這些突尼斯品種與河陰石榴進行嫁接,產出的石榴不但籽軟、粒大甘甜,外表品相也不錯。劉中皋主動把自己的培育經驗向村委會推薦,村委會考察后予以推廣,不少村民都種上了這種中外結合的品種,這也是后來700畝留存石榴園的來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有人出價一斤3元、5元來買石榴,村民都覺得太高了,接人家錢燙手。也難怪2004年來做扶貧調研的農業專家跟村民們開玩笑,說劉溝人是端著金碗要飯吃,一點不假。”往事如昨,劉溝村第一書記黃曉峰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感嘆道。

  打造精品牌

  從800畝精品石榴園起步,劉溝村的石榴種植逐步按規劃實施,既擴大面積,也講求“橫成行,豎成線”的景觀效果。到2007年,全村3000多畝可耕地幾乎全部種上了石榴,其中河陰軟籽石榴占到全村種植面積的95%,其余5%是科研需要的老品種。劉溝村成為名副其實、也是全國唯一的河陰石榴種植專業村。2007年5月,河陰石榴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

  蘇鐵選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一棵石榴樹從栽植到出果期大約需要3年,5年后進入盛果期,一畝地在出果的第一年收入可能只有1000元,但是到第二、第三年就可以翻幾番,達到3000~5000元。一棵精心培育的石榴樹樹齡6年年收入約400元,樹齡8年則年收入超過1000元。

  石榴開出幸福花,劉溝人的收入也逐年攀升。據統計,2005年劉溝村人均年收入約4000元,2012年達到21800元。

  數字背后,既有劉溝人自己的勤勞付出,也飽含著河南大學鄭州校友會相關成員牽線搭橋的點滴深情,更離不開省、市相關涉農部門的大力指導和支持。 “劉溝的石榴種植非常重視質量管控。作為全國最大的河陰石榴種植基地和全國科普示范基地,整體規劃之前村民都是粗放型種植,活一棵算一棵,果實大小也不均勻。有了園藝農林專家的參與,倡導科學種植,力求高產穩產,多出好果優果,一個石榴能長到6~8兩,果面鮮亮,秀外慧中,誰不喜歡?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黃曉峰作為駐村干部在劉溝一呆就是5年,他見證了河陰石榴帶動劉溝人致富的歷程。

  為打造河陰石榴品牌,劉溝村先后成立了石榴研發中心、科學技術指導組、種植協會等,還聯合相關部門編著了《河陰軟籽石榴實用栽培技術》,發放到每家每戶。目前,劉溝村培育的“河陰石榴1號-富貴紅軟籽”、“河陰石榴2號-胭脂紅軟籽”已在全國叫響,因遭受冰凍災害而研發的石榴樹保暖保護技術正趨于成熟。

  自2005年起,每年的農歷中秋節前10天左右,劉溝村都要舉辦河陰石榴文化節,此時也正是石榴的采摘銷售旺季,不僅鄭州、洛陽、焦作、開封等周邊城市的客戶紛至沓來,連泰國、以色列、美國等國外客商也聞聲前往。文化節期間的石榴王評選環節最吸引人,2012年,村民陳木林選送的一顆872克軟籽石榴被評定為石榴王,當場拍賣出了1萬元的天價。

  探索新產業

  沿著2007年修建成的富民大道驅車下行,一直可以到黃河岸邊。原來窩在深溝里的劉溝村舊址還有一些廢棄的窯洞,道路兩旁和溝坡上卻已滿眼都是石榴樹,一位劉姓村民正在自家的石榴地里忙活,地頭停著一輛東風轎車。“俺家里6畝多地,以前種花生一畝地能收入300~500元就不錯了,出去打工一個月也就是400元的工資。2007年開始栽上軟籽石榴,也把原來的硬籽石榴做了嫁接,石榴出果的第一年一個過路的客戶從地里直接摘了10箱,給了800 元,俺心里美滋滋的,覺得這下可是要發財了!”據這位村民說,前幾年為了管理石榴園,他家買的是5000多元的三輪車,2011年買了這輛價值6.2萬元的東風轎車。“開著轎車下地干活,這在十幾年前連想都不敢想,跟做夢一樣。”

  已經創出品牌的劉溝村河陰軟籽石榴每公斤價格一直保持在30元以上,每年中秋節前后升至70元都不稀奇,種植農戶根本不愁賣。2012年劉溝村的河陰軟籽石榴畝產最高達到2000公斤,其中的一個種植大戶收入超過180萬元。2012年9月,劉溝村河陰石榴被確定為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指定產品,供全國各地運動員和嘉賓享用,受到各代表隊和農運會組委會的高度評價。

  窮則思變,富而思進。劉溝的村民富了,可劉溝村村委會的干部們卻沒有停止思考。石榴鮮果可以直接食用,榨汁后可以作為女性美容化妝品,石榴皮可入藥,能不能進一步開發,讓石榴產生更大的價值呢?“石榴樹多年來一直被作為辦公室、庭院裝飾和觀賞植物,寓意多子多福,基于這一市場需求,2007年我們籌建了劉溝村河陰石榴盆景園,個別村民也利用自家的石榴園從事盆栽制作,如今一個石榴盆景能賣到5000元到幾萬元不等。”黃曉峰告訴筆者。而這,只是劉溝村探索石榴產業發展的第一步。

  “今后,我們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圍繞石榴做文章。一是投入研發力量拉動河陰軟籽石榴向綠色AA級無公害產品升級;二是加大盆景制作力度,再創新品牌;三是加強景區升級改造,克服產業弊端,完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游,依托旅游增加人氣,帶動石榴銷售,形成良性循環,實現雙贏。按照鄭州市 “十二五”發展規劃,劉溝村正好位于‘北部邙嶺石榴生產產業帶'和‘沿黃旅游帶'的核心區域,非常有利于劉溝未來的發展。劉溝也將抓住這一契機,不斷探索石榴產業新模式,把劉溝建設得更美麗,讓劉溝人在小康路上走得更自信更瀟灑!”黃曉峰說。(梁金朋)(原標題:河陰石榴:“窮山溝”里的“金飯碗”)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農民日報 原文時間:2013-4-1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