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千年古棗——靈寶大棗

2013/8/29 16:39:44 點擊數: 【字體:

千年古棗——靈寶大棗

    棗樹是中國獨具特色優勢的重要果樹,其栽培歷史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與“桃、杏、李、栗”一起并稱為古代“五果”。魯迅先生稱贊靈寶大棗曰:“靈寶大棗品質極佳,為中南所無法購得。”

    靈寶大棗是全國農展館固定展品,被河南省列為名優特產品,1915年曾作為河南名產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2000年又榮膺中國首屆棗類鑒評會紅棗類金獎,2004年被國家命名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魅力棗鄉

    因為適宜旱地栽種,棗在北方很普遍,特別是黃河中游一帶,大棗不但產量高,品質也高。

    由于各地的氣候、土質和水質不同,因此大棗品質也千差萬別。而在三門峽地區,靈寶大棗名氣最大。一般來說,大棗都是橢圓形的,但靈寶大棗是呈圓形的,而且大如核桃,形狀好看,單果重量最大的有33克。也有人稱它為“圓棗”。

    “靈寶大棗最早的栽培年代已無從考證,但據資料記載,距今1300年前唐代就有種植,而且大王鎮目前有全國保存最完整的連片古棗林,這些棗樹的樹齡都在千年以上。”大王鎮辦公室主任種凱明告訴記者。

    目前靈寶大棗栽植面積達到11萬畝,年產鮮棗近1萬公斤,可制干3200萬公斤。大王鎮的大棗種植規模占靈寶大棗的一半以上,也是全國重要的紅棗主產地之一。

    “起初,受各種條件影響,靈寶大棗的生產規模較小。清代中后期,靈寶大棗開始大面積栽種,到民國時期已發展到6000多畝。”種凱明對記者表示,“大棗的樹齡較長,只要對它實行科學管理,樹齡可達到三五百年,這片古棗林就是明清時期栽種的,到現在仍然很旺盛。”

    上世紀90年代后期,當地靈寶大棗擴展了產業鏈條,將果實進一步加工,從而提升了大棗的食用價值。相繼又涌現出沙大寶果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沙大寶)、亞森棗業有限公司等多家大棗深加工企業,先后開發出棗茶、棗飲、棗醋、棗片等40余種大棗產品,遠銷到武漢、廣州、上海等地。

    記者走進沙大寶靈寶市旗艦店,看到貨柜上擺滿了各種棗制品,其中以袋裝干棗為主,不同的等級不同的包裝。“目前我們有40多個品種,最貴的能賣到50元一斤,天津、上海、武漢、杭州等一線城市都有我們的產品。”沙大寶銷售部經理李曉賓向記者介紹。

    問“機”中原

    說起大棗不能不提新鄭的“好想你”大棗。作為全國紅棗行業的老大,專賣店遍布各城市大街小巷,動輒數百元一盒的棗片,讓靈寶的棗農直搖頭,為什么他們能賣那么貴呢?

    平心而論,靈寶大棗的品質不在新鄭大棗之下,但靈寶大棗品種卻相對單一,而新鄭好想你大棗除了干棗以外,還有棗片、棗粉、棗飲、木本糧等系列產品,目前已有300種棗業單品。

    “人們說靈寶大棗的彈性,因肉厚而有彈性,因有彈性而壓后極易復原,這是其他任何地區大棗不能與之相提并論的一大特色。”沙大寶負責人郭立峰對記者說。“捏著軟,吃著甜,踏扁了能復原”是對其獨特品質的形象寫照。

    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土質疏松,獨特的地域特色,長出了品質獨特的靈寶大棗,品質好未必知名度就高,俗話說酒香還怕巷子深,雖然靈寶大棗產業最近幾十年發展很快,但從全國來講,和新疆紅棗、新鄭紅棗比較的話,知名度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在新疆紅棗和新鄭好想你紅棗在中原大地上遍地開花時,卻鮮見靈寶紅棗的影子,這其中產量和宣傳推廣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們每年消耗的紅棗大概在200噸左右,單點每天的銷售額能達到3萬元,但是本地大棗只占30%左右,原料缺口很大,不得已我們也賣些外地的紅棗,本地的根本不夠用。”李曉賓表示。

    記者在靈寶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紅棗加工企業只有沙大寶一家做得比較成熟,品種最多,銷量也是最大,是產業化龍頭企業,在黃河金三角地區頗俱知名度,顯然在區域內靈寶大棗還是有市場話語權的。

    大棗雖然是傳統的農產品,但又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機會的健康產業,需要不斷地創新,更需要不斷地開拓市場,而跟大企業合作無疑是一條擴大知名度、提升競爭力的捷徑。

    郭立峰告訴記者:“目前,沙大寶采用國際最新食品加工技術,在國內首家生產噴霧紅棗全粉,和娃哈哈集團準備合作,為其提供半成品的棗粉。”

     記者手記:

    掘金深加工市場 打好品牌戰

    河南是匯集八方文化的禮儀之邦,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紅棗漸漸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傳遞著人們互相對健康的祝福。

    一方水土出一方名品,幾乎每個地方都有代表自己特色的產品,靈寶也不例外,蘋果、黃金、大棗早已名聲在外。

    但是長期以來,一些具有強烈產地特色的產品雖然都說好,就是做不大,做不成大品牌。

    食品行業也是與時俱進的,行業內的細分和品種雖然發展得很不平衡,但也充滿了機會。有實力的企業也頻頻向傳統食品行業發力,有的在創新上下功夫,有的搶占稀缺資源。

    同屬農產品的新鄭大棗和靈寶大棗相比,顯然靈寶沒有新鄭走得快,從1994年第一顆雞心棗出口到現在的棗粉、木本糧系列,一顆小棗做大了一個產業。

    一顆紅棗價值幾何?做成棗片能賣多少錢,在棗園里親手摘下又是什么價格……這種經過初加工或深加工的農產品,價格往往是原產品的幾倍甚至更多。

    雖然目前以沙大寶為代表的靈寶棗業,目前已經開發出包括棗粉、棗酪在內的40多個新品種,但還是以賣經過包裝的干棗為主,深加工的棗產品還未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很多特產都是以原生態在市場上裸奔著,一些產地特色的產品深加工一直是中小企業在折騰,大企業似乎不屑。

    但是也有很多企業能夠發現并迅速抓住市場的機遇,國字號糧食加工企業“中糧集團”大規模進入食品全產業鏈,接連推出了五谷道場、福臨門等一系列產品,開始做自己的廚房餐桌食品深加工品牌。

    西方市場實踐告訴我們,當人均GDP過3000美元后,品牌競爭開始從大宗生活必需品向小宗生活用品和類生活用品領域蔓延,從主流常規產品領域向冷僻偏門領域擴展,從原有品類向創新品類發展。

    很多人都知道涪陵榨菜,但是其并沒有冠以“涪陵”榨菜的商標,而是以烏江作為品牌,與消費者溝通,使消費者信任,并樹立了榨菜的形象。

    土特產的經營模式很容易被復制,基本沒任何差異化可言,太容易被后進入者效仿甚至超越。況且中國整個紅棗行業尚處在產業化發展初期,市場格局未定,即便是號稱紅棗產業的領導者也只占不到3%的份額,無論是營銷渠道還是上游資源開發,都無法推動企業長期發展,只有在短期內實現從生產加工到品牌經營的徹底轉型,重新進行產品定位,才能走出自己的差異化道路,避免和其他企業的同質化競爭,才能把競爭者甩在后面。(姬萬里)(原標題:千年古棗——靈寶大棗)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經濟視點報(2013-04-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