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鄢陵,人們的腦海中會浮現出郁郁蔥蔥的林海,各種名貴的苗木、姹紫嫣紅的鮮花。因為鄢陵是“中國花木第一縣”,有著“鄢陵臘梅冠天下”的美譽,正如清代詩人汪琬筆下的“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無”,鄢陵確實是名副其實的“花都”。
而如今,到過鄢陵的人,又會在腦海里印上這么一幅畫面:壯觀的產業集聚區、規模宏大的廠房、機器轟鳴的車間、技術出眾的工人……
昔日的工業薄弱縣,如何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工業發展與花卉產業一樣爭奇斗艷?
“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產業集聚區為載體,加快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已成為鄢陵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鄢陵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主任王河偉一語中的。
“小箱包”帶動“大產業”
說起鄢陵縣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小小的箱包功不可沒。誰能想到這個如今占地500畝、總投資15億元的箱包工業園竟是從沒有任何傳統基礎、從無到有發展而來?
鄢陵籍常年在省外從事箱包生產銷售人員多達五六萬人,創辦大小企業1000多家,鄢陵縣緊緊抓住這一獨特的技術和勞動力優勢,選定箱包產業為主導特色產業加以培育。2008年,鄢陵縣政府籌措資金1.8億元啟動建設箱包產業園,通過市場化運作,引進浙江陽光集團實現資產整體轉讓,成立許昌金博利箱包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先后投入11.6億元,建成標準化生產車間、箱包皮具商貿城、箱包輔料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等配套設施,采取“邊建設邊生產”的方式,當年入園企業就實現營業收入1.31億元,實現增加值3449萬元。同時,圍繞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發揮名牌帶動效應,吸引了夢特嬌、威豹等30多家知名企業落戶。箱包工業園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一批家庭型企業的發展,鄢陵縣順勢利導,提出了以箱包工業園為龍頭,堅持大、小企業一起上,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公司+農戶”的路子,實現公司與農戶的發展共贏。
正是采取這種“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引領”的發展思路,鄢陵箱包工業園如今已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箱包皮具生產銷售基地。目前累計園區入駐箱包生產企業59家、輔料銷售企業46家、箱包銷售企業300家,年產值達30億元,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實現利稅5億元,創造就業崗位1萬多個。
生態大縣的“工業脊梁”
箱包工業園的發展壯大只是鄢陵縣近年來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而該縣工業經濟發展的載體則是金匯產業集聚區。
2003年7月,鄢陵縣為集合工業項目資源,更好地發展工業經濟,在縣城東南部規劃設立金匯產業集聚區,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該產業集聚區自此承載起鄢陵縣這個農業大縣的“工業脊梁”。
鄢陵縣產業集聚區緊緊圍繞“四集一轉”總體要求,立足傳統產業發展優勢,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加快特色產業集群培育,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同時立足傳統棉紡資源優勢開展招商活動,突出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實現了引進一個龍頭企業、發展一個產業集群的目標,如浙江正德集團相繼投資10億元建成了振德紡織、醫用敷料、醫療用品三個項目,以此吸引上下游企業入駐,帶動了縣域20多家紡織企業快速發展。同時著力在招大引優上、延鏈補鏈上、完善服務配套設施上求突破,為企業招得來、留得住、發展好創造條件。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和知名品牌的效應,不僅促進了紡織、箱包皮具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印染、五金、機械設備等相關產業的跟進發展。
目前鄢陵縣產業集聚區初步形成了紡織服飾產業園、箱包皮具產業園、裝備制造產業園、食品飲品產業園的發展格局,集聚集約發展態勢明顯。截至2012年底,該產業集聚區累計入駐企業138家,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75.8億元、增速61.13%,被省政府評為2012年度“河南省十快產業集聚區”。(先進產業集聚區發展周邊行報道組記者 劉佳美)(原標題:鄢陵:工業發展與花卉產業爭奇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