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禹州市處處一派繁忙。伴隨著禹州市藥交會的舉辦,投資2億多元打造的全國最大中藥材專業市場中華藥城內,更是藥香四溢,客商川流不息。
鄭熙是一位專門經銷人參和高麗參的東北客商,他說,他每年的十月下旬必來禹州參加孫思邈國際醫藥文化節和中醫藥交易大會。通過禹州藥市,可以讓他們企業實現銷售1300多萬元,幾乎占到他們在全國市場銷售額的一半。
禹州素有“藥都”的美譽,具有悠久的中藥材種植、采集、加工歷史,是河南省唯一的國家定點中藥材專業市場。
“把悠久的文化歷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既是解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發揮比較優勢、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突破口。”禹州市委書記蔡全法告訴記者。
為此,禹州市提出了“以文化為核心,以基地為支撐,以市場為依托,以企業為龍頭”的發展思路,編制了中藥材發展規劃,專門保留了負責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和中藥材種植技術服務的中藥材市場管理委員會和中藥材生產辦公室,并由市委書記和市長親自掛帥,從組織、機制、人員等方面為發展醫藥經濟提供保障。
“禹州藥市”既是禹州市悠久中醫藥文化歷史的載體,也是禹州市發展中醫藥產業的依托。禹州市舉辦的“藥王孫思邈醫藥文化節暨中國禹州中醫藥交易會”,提高了“禹州藥市”的知名度和輻射力,促進禹州成為全國大型的、先進的中藥材集散地。目前,“禹州藥市”已經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交易量從2002年的3億元上升到目前的15億元,位居全國藥市第三。同時,正在加緊建設的華中中藥材物流港和河南省萬家中藥材物流港兩個中藥材物流項目,總投資超10億元,建成后年存儲中藥材30萬噸,交易量超60萬噸,交易額將達到45億元。
當地依托“禹州藥市”,引導農民更多地種植中藥材。禹州市被農業部批準為全國唯一的中藥材加工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市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種植品種47個,年產值6億元,農民人均增收500元。
禹州市充分發揮藥王制藥和中藥飲片廠等龍頭企業的作用,把傳統中藥的炮制方法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拉長中藥材深加工鏈條,增加藥材附加值。截至目前,全市中醫藥企業已發展到33家,年實現銷售收入20多億元。(記者劉海濤 通訊員化紅軍 李 濤)(原標題:禹州:“藥都”文化帶動藥材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