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禹州老藥工朱清山講述:九蒸九曬熟地黃的傳說

2013/9/3 9:42:08 點擊數: 【字體:


    “小禹州”(今河南省禹州市)歷史上享有“藥不經禹州不香、醫不見藥王不妙”的聲譽。不過,禹州九蒸九曬熟地黃的傳說卻鮮為人知。

    傳說孫思邈一百多歲時,還到處游玩。一天傍晚,他來到一個河邊小村,見一老人左手捏著一只蜻蜓,右手捂著屁股大哭。孫思邈見老人年齡比自己還大,就上前勸慰:“老人家,為何大哭?”老人說:“爺爺打我。”孫思邈大吃一驚:“那你多大年紀了?”老人說:“我剛過完365歲生日,因為貪玩,忘了吃熟地茶,所以挨打。”說完又傷心地哭了起來。孫思邈好奇:“你爺爺在哪里?”老人用手一指:“門口躺在蓑衣上數星星的那人就是。”孫思邈走了過去,見躺在蓑衣上的人正全神貫注地數著星星,比剛才那個老人年輕多了,傍邊還坐著一個小姑娘,正用蒲扇為他打蚊子呢。孫思邈問那小姑娘:“你在給誰打蚊子呀?”小姑娘說:“這是我玄孫,脾氣太壞了,動輒就打孩子。唉!教育孩子哪有這樣的?都是讓我那老公公給寵的。”孫思邈更加好奇:“你老公公在哪里?”小姑娘說:“河邊捉魚去了。”孫思邈問:“能否告訴我,什么是熟地茶?”小姑娘說:“就是熟地黃加米熬的粥。我們春天用來和胃降火,夏天用來降溫除煩,秋天用來滋陰去燥,冬天用來補血驅寒。每日上午必須吃一碗,今天淘氣的孩子忘了喝,挨一頓揍,應該!”

    孫思邈感慨萬千,本來以為自己夠高壽的了,沒想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于是就向小姑娘要了一包熟地黃,并根據地黃的特性和平生所學,研制出了九蒸九曬熟地黃的炮制工藝。據說,因為常吃熟地黃,孫思邈又多活了四十多年,直到一百四十多歲才無病而終。據《舊唐書》記載:他死后“經月余,顏貌不改,舉尸就木,猶若空衣,時人異之。”這可能和他長期練氣功并服用熟地黃等藥物,使其肌體代謝發生了某些特殊變化有關吧!

    《奇效良方》(明代醫家董罕輯錄,方賢續補)中有一則以熟地黃為主藥的方劑“應驗打老丹”。其來歷原方中云:薛侍郎使經泥川,見一女子將一老人捶之,因詰其故,婦子曰乃妾之子也。薛問汝年幾何?答曰:妾年167歲。昔伯父隱于華山,一日歸見妾夫婦年老無子,手足不遂,令服此藥。100日,知體輕健,氣力加倍,手足頓愈,變為童顏,一年乃有此子。薛曰:“愿聞此方。”婦子遂以此方授之。

    禹州熟地黃始于藥王孫思邈。九蒸九曬熟地黃炮制工藝極為獨特,并且質量上乘,曾經名傳海內外。解放前,禹州熟地黃有名的大概有三個品牌,“趙隆太熟地黃”、“杏林春熟地黃”、“天興堂熟地黃”,都用的是九蒸九曬工藝,其中歷史最長、最有名的當屬趙隆太中藥堂生產的“趙隆太熟地黃”。因在德國柏林“萬國博覽會”上參展,被列為清宮貢品。國內行家都稱為“隆熟地”,東南亞人到禹州,只有買幾斤“隆熟地”才敢說到過禹州。

    據趙家后人介紹,趙隆太熟地黃在清朝乾隆年間開始生產,趙隆太熟地黃是趙隆太藥鋪“四大九蒸貨”(熟地黃、山茱萸、黃精、槐豆或大黃)和二十八宿酒中,銷量最大、最有名氣的招牌藥,中醫處方中都以“隆太地”為熟地名稱。上世紀八十年代禹州郭連一帶還有老中醫開“隆太地”處方的。趙家蒸熟地專門制有一高1.5米、直徑0.8米的銅甕,每次可裝生地黃200斤,據老輩人說此銅甕有300多年歷史。由于蒸制過程忌鐵、鋁,當時沒有不銹鋼,只能用銅。每次蒸熟地時選優質地黃個大者洗凈、潤透,用特殊工藝處理后裝入銅甕。第一次蒸三天三夜,然后取出晾干,拌入熟地汁、黃酒、砂仁,用手揉搓均勻,再曬一天晾一夜,開始第二次蒸,以此類推至九蒸九曬,二十多天才能制成。1956年,公私合營后,在炮制器具歸公和老藥工去世的影響下,“隆太地”的炮制工藝也徹底失傳了。

    不過,2006年我們依據傳說和現代工藝、設備,采用九蒸九曬工藝,終于復制出了“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飴”的古法九蒸九曬熟地黃標準。(原標題:禹州老藥工朱清山講述:九蒸九曬熟地黃的傳說)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今日禹州(2011-06-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