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麝的香囊內腺體分泌物即為麝香。香氣強烈,散射廣遠,且經久不散,所以古人稱為“射行”。
1 .按照不同采收方法區分
( 1 )毛殼香
用從雄麝腹部采割下來的內含麝香的麝香囊加工而成,帶有外殼,殼上附有麝毛。
( 2 )銀皮香
剝掉毛殼香的外殼和肌肉層,只留有香囊內膜(也稱為銀皮、內皮、云皮、星皮)包裹著麝香。
( 3 )散香
把香囊的外殼,肌肉層和銀皮剝掉之后,剩下的部分,即麝香,香囊的分泌物。
2 .按照不同的產地區分
( 1 )川香
主產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茂縣、墳川、理縣等地,多集散于成都和灌口。力I香呈圓形,下部略呈扁形,皮厚,外觀似柿形帽蓋,光亮、干凈、無毛。顏色多以黃色、紫紅色為主。川香帶有羊腥味。出香率為40 %左右。
( 2 )康香
又名爐香、藏香。主產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康藏高原的大雪山脈、沙魯里山脈、寧靜山脈,貴州省東北山脈。多集散于康定。康香的外形呈圓形,有時也呈扁圓形。外殼硬而薄,內瓤松軟,富含油質。顏色有黃色、金黃色、紫色、紅色。出香率為70 %。
( 3 )云香
產于貴州的苗嶺和云南的橫斷山脈、貢山,集散地亦在康定。云香的外形、大小、質量等均與川香無大差別。
( 4 )西香
又稱銀皮香香,俗稱黑子黃香。產于陜西的秦嶺山脈、大巴山山脈以及青海、甘肅的祁連山山脈。集散地在徨源、西寧、烏魯木齊等。陜西產的麝香與其他麝香有所不同。其毛殼的外形為橢圓形,囊孔帶管狀毛,毛的中下部為棕黃色,末梢為灰白色。將好香用剪刀割成兩瓣后,可見內層皮即“銀皮”與硬殼能分開(其他麝香均不具有此特點)。內層皮為黃色或灰白色。皮薄,一般為4 -5層(與膀朧皮相似),形似雞嗦子,故又稱“雞嗦子香”。此種康香的凈仁為棕色或黃褐色,當門子與其他麝香相似,只是數量少,顆粒小,香味薄,但氣味純正。麝香的上品均用白或藍線捆扎,囊口在香囊的上部旁邊,并塞有紙捻。因其已除去外皮的硬殼,出凈仁率一般在90 %以上。
甘肅產的癮香個體較小而形圓,帶有黃白色管狀毛,其凈仁為棕紅或黃棕色,氣味濃而稍濁。當門子少而小,形似黑豆狀。因毛殼的個體小,且硬殼較厚,出凈仁率為50 %以上。
( 5 )口香
產于寧夏賀蘭山山脈、內蒙古陰山山脈,集散地在包頭。此外,東北的大小興安嶺、河南的伏牛山等亦有少量產出。
寧夏、內蒙古產的麝香俗稱“口餅子”。外形扁平,灰白色的管狀毛,手揉易脫落,囊孔周圍毛短。凈仁色黑,當門子少,味薄而濁,有馬尿味。出凈仁率為30 %左右。
東北地區所產的麝香,質量優于寧夏、內蒙古所產。其外形與川香相似。因東北地區麝的分布少,所以麝香的產量也少。此麝香的出凈仁率為50 %左右。
河南所產的麝香個體不大,外形呈不規則球形。一般都將毛殼上的毛燎去,所以可見外皮灰褐色。凈仁呈棕紅色,當門子少,味純正香氣較濃。一般出凈仁率在50 %左右。此類麝香產量很少,一般都零散出售給小商販,并無固定的集散地,俗稱“河南桃”。(原標題:麝香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