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俺加入黃梨專業合作社,入伙種了3畝晚秋黃梨,僅此一項去年收入8000多元。今年進入盛果期,預計能收入1.2萬元!”4月12日,南召縣太山廟鄉羅漢村農民王偉在果園里一邊忙著給梨樹修剪,一邊與記者攀談。
為使入社社員享受普惠制待遇,南召鴨河晚秋黃梨專業合作社采取“支部+協會(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嚴格實行無公害生產,統一定購果袋、果箱,統一對外銷售,為入社社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近兩年來,該合作社帶動4個鄉鎮發展黃梨產業,果園面積由當初的35畝擴大到1100畝,受益農戶200多戶。
同樣,該縣云陽鎮唐莊村映山紅品種桃專業合作社圍繞培育映山紅優質品種桃,會員增加到180戶,還帶動方城、臥龍區等周邊3個縣、區的農民新栽桃苗1600多畝,戶均收入2萬元以上,比入社前年戶均多增收5000元,農民專業合作社撐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近年來,南召縣鼓勵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實現產、供、銷和技術支持“一條龍”服務,有效***了農產品“賣難”問題,結束過去“提籃小賣”的歷史。目前,該縣已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122家,涵蓋了種植、養殖、林果、農機等方面。(陳瓊)(原標題:南陽:合作社撐起農民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