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紅棗產業助農增收30億元
2012/7/25 9:16:1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內黃紅棗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素有棗鄉之美稱,與山西和新鄭并為中國大棗三大產地。現有棗林46萬畝,年產鮮棗1.2億公斤以上,面積產量均為全國之冠。內黃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紅棗之鄉”、全國最大的紅棗集散地。
近日,來自安陽、邯鄲、聊城、晉城等10多個地方的數十萬名游客、客商蜂擁而至有“中國經濟林紅棗之鄉”之稱的河南省內黃縣,游客一邊觀賞“上有搖錢樹(紅棗),下有聚寶盆(花生),中間還有糧食囤”的棗鄉風光,一邊還能親手摘上一籃大紅棗,吃上一頓農家飯,享受一下生態家園情。客商紛紛前來收購內黃紅棗,農民的一袋袋紅棗變成了手中一沓沓鈔票。今年,內黃46萬畝紅棗喜獲豐收,預計產量1.2億公斤,產值30多億元;紅棗加工制品20多種,暢銷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紅棗產業已成為富民增收的“綠色銀行”。
科技政策助力
內黃是紅棗的故鄉、紅棗的王國。我們說內黃是紅棗的王國,這句話絕不夸張。早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內黃大棗榮獲銀獎。1993年以內黃紅棗為原料的“棗茶”榮獲北京首屆保健品博覽會金獎。目前,內黃縣做為河南省無公害紅棗標準化示范基地,生產的紅棗已成為符合無公害標準的“綠色果品”。內黃大棗申報原產國標記地理標志已經通過專家組初審,目前正在進行終審。
內黃大棗以扁核酸產量最大,此品種鮮果含糖量34.9%,干果含糖量59.8%,并富含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以及十幾種礦物質,為保健美食佳品,明清時期被定為貢品,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展出時受到熱烈好評,被譽為“東方瑪瑙”。 內黃大棗便于干制和加工,其加工產品有棗茶、棗酪、棗酒、棗汁、蜜棗、焦棗等20余種,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及烏克蘭、俄羅斯、韓國、朝鮮、日本、泰國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內黃大棗品質優良,個大肉厚,酸甜可口,營養豐富,并富含果酸,十八種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百果之王”和“活維生素丸”之譽。我國自古就有 “每天三顆棗,永遠不會老”的諺語。棗做為一種高級滋補果品早就被古代醫學所推崇,也被現代醫學所證明。棗的維生素、氨基酸等多種營養成份含量遠遠高于其它水果,是名副其實的“百果之王”。
產品銷售市場化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產品,進不了市場,沒有市場競爭力,也變不成商品,產生不了高效益。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提高,以紅棗為主要原料的產品越來越受歡迎,人們對紅棗的認識也越來越充分、全面,市場需求不斷增大。在我國沿海地區和東南亞地區,每人年平均食用4公斤紅棗。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在我國高收入階層人均年食用紅棗在3公斤左右,食用紅棗有年年益壽的作用。特別在棗鄉生活的人民,平均年齡都在80歲以上。
我國加入WTO后,發展紅棗產業的市場前景就更加廣闊了。對次,內黃縣委、縣政府認識很清楚。在鼓勵發展紅棗的同時,積極培育市場,加快紅棗的銷售流通,先后成立了紅棗協會,建起了紅棗交易市場,培育了一批農產品加工增值的龍頭企業,輻射帶動特色農業循環發展。安陽市鄉下妹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內黃縣一家以生產銷售內黃紅棗為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企業,主要產品有:“一生有你”、“鄉下妹”牌棗茶、棗酪等大棗制品等。目前,該公司擁有高精密的信息網絡,嚴格的管理體系,并和外地客商有著密切的業務聯系,已形成了“產品系列化、品質高檔化、經營連鎖化”的經營模式,以市場帶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棗農的產業化發展格局,促進了該縣的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增加了棗農的收入。
據安陽市四海旅游購物超市的促銷員介紹,現在市旅游業務發展迅速,旅游的人多了,離開安陽時,人們大都有一些買點安陽當地特產做紀念的想法。棗茶是內黃縣的特產,市鄉下妹食品有限公司立足內黃紅棗資源優勢,巧借“中部盛名、全國著名、世界聞名”的安陽文化旅游強市東風,占領市場,也得到了豐厚回報。“一生有你”商標也將被安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安陽市知名商標”和申報“河南省著名商標”。
安陽市鄉下妹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女士告訴記者,該公司以“一生有你”為品牌的棗茶、棗酪等果肉飲料在北京、吉林、成都等地超市240毫升瓶裝產品賣到5元,打開了高端飲品市場,爭奪飲料市場更多份額。
多渠道實現增收
近年來,內黃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內黃“中國紅棗之鄉”這一知名品牌,以節為媒、廣交朋友、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的辦節宗旨,連續7年成功舉辦紅棗文化節,內黃紅棗文化旅游節以推介會為平臺,積極宣傳推介內黃的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內黃觀光旅游,以“拜華夏人文始祖顓頊帝嚳,游中國最美棗鄉河南內黃”為主題,突出文化與生態的和諧統一,著力打造“中國最美棗鄉”文化旅游品牌,以紅棗采摘、尋根祭祖、農家休閑娛樂、經貿招商、土特產品及旅游紀念品展示展銷等活動為載體,讓游客“摘一籃大紅棗、上一炷拜祖香、干一樣農事活、吃一頓農家飯、帶一份土特產”,感悟帝鄉神韻,體驗鄉村野趣。這不僅豐富了棗鄉文化,擴大了內黃外部影響,而且激活了特色經濟,拉動了相關產業,為實現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在紅棗文化旅游節期間,該縣與河南投資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舉行了縣情推介暨項目簽約儀式、陶瓷產業發展座談會等經貿招商活動,100余名外地客商蒞臨內黃投資考察,共簽約項目15個,涉及金額達11.7億元。
如今,內黃縣從傳統的農業圈里走出來,用工業理念抓農業,用大農業戰略抓農業,不斷調優種植結構,調優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種植模式立體化、生產過程標準化、產品銷售市場化、加工增值龍頭化”,走“別無我有、別有我優、別優我多、別多我轉”的特色農業發展路子,使農民鼓起“錢袋子”、富起“腦袋子”、蓋起 “新房子”、坐起“好車子”。
內黃縣目前已躍入“全國平原綠化高級達標縣”、“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全國綠色小康縣”的行列。(原標題:內黃紅棗產業助農增收30億元)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中國特產報 原文時間:200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