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高塘湖湖內盛產芡實(雞頭菱),湖中水質清澈無污染,年產芡實(雞頭菱)5萬斤以上。果實飽滿,食用及藥用價值均非常高,價格優惠。
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
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園。
——清·鄭板橋《詠雞頭米》
芡實,因其形狀酷似雞頭,故又名雞頭菱。有些地方稱它為水流黃或水中丹。為睡蓮科多年水生植物的果實。性味甘、平,微澀,無毒。既可食用,也可作藥用。歷代養生家、文學家,對芡實的“益精氣”作用,多加贊賞。梅圣俞托人帶給歐陽修一些芡實,作為滋補之用,歐陽修收到后,欣喜之至。感而賦詩:“芰荷亂浮泛,水竹涵虛曠。清風滿談席,明月臨歌舫。”另一位詩人也贊之曰:“淡黃根老栗皺園,染青刺短金櫻熟。紫羅小囊光緊蹙,一掬真珠藏猬腹。”清代顧貞觀采芡實,還填了《踏莎行》:“蘭漿遲歸,摘酣冰玉,水仙風味宜新浴,相思一夕渚煙深,短笠無恙莼絲綠”。有資料介紹,宋代文學家蘇東坡父子至老仍身體健壯,精神矍爍,才思敏捷,均得益于芡實食療之功。他們以氣功的動功——咽津為理論依據,將去殼、煮熟的芡實四、五粒含入口中,慢慢細嚼,以促進口中津液分泌,待津液滿口,便將嚼細的芡實和津液徐徐咽下。如此一日三、四次,常嚼食不輟,則能起到滋潤臟腑、補腎固精、補益腦髓、促進消化的作用。《經驗方》里的“東坡美容強身方”,就介紹的是這種方法。王峻《延年益壽精方選》記載:有一老人依照東坡美容益壽方服食芡實,果然有效。年至80多歲,依然耳聰目明,身手矯健,容光煥發,就像五十歲的中年人。老人風趣地題詩道:“煥發容光精氣壯,粥香食美思飛揚。”老年體弱的人常服芡實,可收到補脾腎、抗衰老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將它列為上品,并指出:芡實“補中,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老,耐老神仙。”李時珍《本草綱目》稱:“芡實固精氣,明耳目。”《本草從新》亦謂:“雞頭米,能補脾固腎,助氣澀精。”近代醫家謂芡實可治遺精、滑精,慢性腎炎,慢性腸炎。
據現代醫學研究,芡實是強壯滋養藥,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灰分、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抗壞血酸等。 服食芡實的方法,有做粉、煎湯,但方書中以粥食為多。如《本草擇要綱目》的“芡實糯米粥”,《經驗方》的“雞頭粥”,《本草綱目》的“芡實粥”等。長期服用,還是煮粥好。
1、芡實粉粥(《本草綱目》)
芡實粉6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為粥。早晚溫熱服。
功能益腎固精,健脾止瀉,聰耳明目,好顏色。食之可抗老防衰,并治慢性腹瀉,小便頻數,遺尿。《醫部全錄》評價曰:“此方看之殊覺平易,諸方不能及,常試有驗,雖至老服之,精神愈健。”
2、雞頭實、蓮實方(《醫心方》)
八月取蓮實,九月取雞頭實,陰干,共碾為粉食用。一日一次,每次10克,開水沖成糊,加少許糖(糖尿病患者不加糖)。
功能益氣力,養神不饑,除百病,輕身延年。(原標題:芡實(雞頭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