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菜的產地和分類
2012/7/30 14:30:0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蒲菜又名深蒲、蒲荔久、蒲筍、蒲芽、蒲白、蒲兒根、蒲兒菜,為天南星科多年生植物香蒲的假莖。多生于沼澤河湖及淺水中,我國山東、江蘇、浙江、四川、湖南、陜西、甘肅河北、云南、山西等地都有分布,以南方水鄉(xiāng)最多。
按其食用部分的不同,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由葉鞘抱合而成的假莖,名品有山東濟南大明湖及江蘇淮安勺湖的蒲萊;二是白長肥嫩的地下葡萄莖,名品有河南淮陽的陳州蒲菜及云南昆明、建水一帶的香芽蒲菜;三是白嫩如茭白的短縮莖,名品有云南元謀的席草蒲菜。
淮安楚州蒲菜,優(yōu)勢獨具。當地蒲菜種質資源豐富,有綠莖類和紅莖類兩個大種,每一大種還有幾個種類,其中天妃宮蒲菜,株型高大,可達230cm,莖寬可達7-8cm,清香爽口,嫩脆若筍,風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該品種又稱淮筍,為蒲菜中的佳品。楚州蒲菜種植主要集中在地勢低洼的河蕩地區(qū),淤泥積層較厚,一般在0.8m以上,有機質含量達115g/kg,土壤營養(yǎng)元素豐富,十分有利于蒲菜生產,水、土、氣等自然條件均達到了《江蘇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要求》地方標準,目前全區(qū)無公害蒲菜基地認證面積已達6萬畝。
每100克蒲菜嫩莖中含蛋白質1.2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2克,膳食纖維4克,維生素C6毫克,鈣53毫克,磷24毫克。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胡蘿卜素及谷氨酸等18種氨基酸。
蒲菜不僅是美味佳蔬,而且是食療良藥。其味甘性涼,能清熱利水、涼血。祖國醫(yī)學認為,蒲菜主治五臟心下邪氣、口中爛臭、小便短少赤黃、乳癰、便秘,胃脘灼痛等癥。久食有輕身耐老、固齒明目聰耳之功;生吃有止消渴、補中氣、和血脈之效。(原標題:蒲菜的產地和分類)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互聯(lián)網